民国才女苏青和张爱玲齐名,为糊口看过大门

北京治皮炎的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611/9051898.html

民国时期才女众多,诸如林徽因、冰心、张爱玲、萧红都被大家所熟知,今天要说的这个才女平常不被太多的后世文人提起,“出镜率”稍低。她就是当时与张爱玲齐名,海派代表人物苏青,是张爱玲的挚友与闺蜜。后来有关人士采访张爱玲的妹妹时,其妹言:“我姐与苏青关系甚好,俩人经常一起逛街,经常共穿一条裤子……”可后来因胡兰成,曾经共穿一条裤子的俩人的关系为此愈来愈远,这条绯闻今天暂且不表,言归正传。

外婆家的“澎湖湾”,幸福的童年

苏青出生在浙江宁波鄞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她出生时父亲公费到美国留学,母亲正在国内一所师范学校读书,所以年幼的苏青只能被送到乡下姥姥家生活。因外公之前经过商,家境还算殷实,所以即便在乡下生活,苏青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快活得像个小野丫头。到苏青八岁的时候,父亲留学归来,在上海一家有名的银行任经理一职,便把苏青母女俩一同接到上海同住,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苏青的父母想把女儿培养成大家闺秀的样子。自此,读书,绘画、学琴,还有一些上流社会的基本礼仪自然是少不了的。但苏青乡下“野孩子”一些习俗成性,比如不讲卫生,父亲特别看不惯。父亲领着她参加一些家庭聚餐之类的,小苏青有时口无遮拦,少了一些大户人家孩子该有的礼貌与矜持。为此苏青父亲觉得自己没了颜面,以后干脆不带她出门了。加上后来父亲在外有女人,冷落自己的母亲,之后很多年苏青对自己的父亲是怨恨的。

在苏青父亲所在银行倒闭之前,尽管父母亲的感情不和谐,但经济状况还不错,一家子吃喝不愁。之后其父所在的银行倒闭,后病故。一家子的生存陷入困境,苏青一家重回到宁波乡下。

在校期间怀孕,被迫退学

在乡下的日子也是极其困难的,据苏青讲那时自己的弟弟都没有换洗衣服,以至于身上长满白虱子。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苏青的母亲还是供她上完高中。那一年苏青考上了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正在全家人为了大学学费一筹莫展时,提亲的来了。前来提亲的对象是苏青高中同学。鉴于两人之前是同学,关系也不错,男孩家里有钱,又有才华,是典型的富二代。关键对方答应资助苏青弟弟读书,结婚后苏青可以继续读大学,学费由婆家出。这等天大的好事,苏青与自己的母亲很爽快就答应下来这门亲事。

19岁的苏青就这样嫁进了李家,对于当时双方家庭条件来说,苏青不是下嫁而是高攀,即便李家父母对这门婚事是主动的一方。其实这场姻缘是源于中学毕业时的文艺汇演,一身才华的苏青被李家父母看上了,可见苏青有多优秀。婚后,苏青在南京上大学,丈夫李钦厚在上海上大学,俩人分居两地,只是偶尔李钦厚从上海回南京才能聚到一起,彼此也有相对的自由。不久苏青怀孕了,肚子一天一天变大,她不得不退学回家待产。

那个时候的人大多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苏青的公婆也不例外。当苏青产下了第一个女儿时,婆婆的脸色就变了,苏青从仙女被贬为普通家庭妇女。丈夫随后有了外遇,苏青之前有过艰难的日子,本加上现在还有了孩子,就面对了现实,决定像自己母亲那样面对父亲的外遇选择忍气吞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面对丈夫的背叛,公婆的冷眼,苏青决定出去找份工作充实一下自己,于是她跑去小学教书了。最终受不了教学的清苦与学生家长的无理取闹,辞职回家了。

辞职在家的日子里她写下了一篇散文《产女》,投稿给《杂志,该文得到主编林语堂的欣赏。后改了标题以《生男与育女》发表,该文是苏青的处女作,不算数苏青文学道路的开始,因为那时候苏青只把写作用来打发时间,或者是其一种爱好,那时不愁吃喝,没想弄出什么名堂来。但理想终于输给了现实。

丈夫李钦厚从上海毕业后,到一家学校教书,工资比较微博,俩人也很清苦。但还好,俩人都是读书人,丈夫白天上班,晚上回来有空俩人还可以一起读书。但时间久了矛盾又出来了。一切仅仅源于柴米油盐。俩人因为家里没米了的事,互相指责,在苏青伸手向丈夫李钦厚要钱买米时,李钦厚竟然很不男人地给了苏青一巴掌:“你凭啥问我要钱,你咋不去挣钱?”

那一刻把苏青打醒了,她明白了女人经济独立的重要性。她发誓一定要赚多多的钱,要混出个样来。从此从前把文学当爱好的苏青,现在为钱而写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她成功了,某种意义上讲,苏青的感谢那一巴掌,那一巴掌打出了一个闻名上海滩的作家。后来苏青的丈夫去当了律师,按理说俩人日子又有了起色,不为经济发愁了。“酒足饭饱思淫欲”,李钦厚老毛病又犯了,再次出轨。

结婚十年,一拍两散

苏青此时经济已经独立了,加上丈夫屡次出轨,自己也能养活自己就和丈夫结束了十年婚姻,那时苏青30岁,是一个拥有三个孩子的母亲。因为要抚养自己三个孩子,所以苏青开始拼命写作,《论离婚》的发表受到当时上海市长的陈公博赏识,可以说陈公博后来对苏青的帮助也很大。他拿出五万元,并从上流社会的太太们那募得五万元,给苏青,为此苏青创建了杂志《天地》。

苏青即是作者又是编辑,又负责发行,此刊一问世在文学界一炮而红,为此苏青与正在文坛上走红的张爱玲相识,苏青向张爱玲约稿,俩大才女惺惺相惜,互相成就,成了朋友兼闺蜜。张爱玲对苏青很是赏识,曾公开说过:“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可见能得到孤傲的张爱玲赏识,苏青的才华绝对不一般。

离婚后的苏青对爱情还是抱有幻想的,即便自己再优秀,家里没个男人也是不完整的,是一个女人的失败。

一个即漂亮又有才华的单身女人的追求者自然不会少,苏青在与各界男士交往同居后,她觉得爱情还是离她很远。当其前夫追来想复婚时,她也有了这个打算,但命运又一次捉弄人。抗战胜利后跟她关系很近的陈公博的汉奸身份终于曝光了,作为交往甚密的密切接触者,不好的舆论很多,俩人复婚的念头也就断了。

苏青名誉扫地,她以苏青的名字根本就发表不了文章,别人劝她改个名字,但她就是倔强的誓死不改。作品发表不了无法养家糊口,苏青生活再度陷入困境。

直到年,上海市文化局戏剧编导学习班招生,苏青前去报名,在夏衍出面的情况下才被录取。毕业后被分到芳华越剧团,期间改编了郭沫若的《屈原》,该剧后来参加了华东戏曲会演,得到业界与观众一致好评。趁热打铁,她编剧的《宝玉与黛玉》在北京于上海两地连续上演多场,创下了剧团演出史的最高纪录,这也是苏青在文坛上最后的辉煌。

苏青退休前的经历是剧团无事可做,43岁的时候还在剧场看过大门,一代才女为了糊口竟然看起了大门,令人唏嘘。后被文化馆收留,一直工作到退休。她晚年身体多病,晚景凄凉。跟女儿全家挤在一间小屋里,69岁病逝,至此民国一代才女苏青陨落了,她到生命最后也没找到一个为她遮风挡雨,全心全意爱她的男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