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济先生参加开国大典前后商务印书馆

白癜风治疗价格 http://m.39.net/pf/a_4629682.html

年5月底,上海全境解放。不数日,陈毅市长偕周而复来我家,拜访了我的祖父张元济先生。他们虽是第一次晤面,却作了毫无拘束的畅谈。随后,在那气象一新的最初日子里,祖父改变了以往多年间不参与政治、社会活动的习惯,出席了陈毅邀集的上海耆老座谈会,以出版界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上海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8月下旬,已在北平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的老友陈叔通给祖父来信,透露了“内部消息”:第一次全国政协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祖父将作为大会的特邀代表。祖父这时心情有些矛盾——已届83岁高龄,身体和生活能否适应?更重要的是他同时代的人物都已退出历史舞台,这时将面对一个几乎是全新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能不能适应,能不能发挥好与自己代表身份相称的作用?8月底,周而复、梅达君持陈毅、潘汉年的信再次来访,逐步消解了他的疑虑。大会筹备处同意由我的父亲张树年先生全程陪同,照料生活。父亲此时在上海新华银行工作,总经理王志莘先生是金融界有影响的进步人士,对父亲这次请假非常支持,作公假处理。

大会要求代表在9月10日前抵达北平。祖父由著名内科专家乐文照医师作了体检,9月6日随上海多位代表一同乘火车出发。同车的代表有桥梁专家茅以升,工商界人士盛丕华、篑延芳、胡子婴,越剧演员袁雪芬等。那时战争结束不久,上海到北平的直通火车刚刚开行,为避开可能发生的空袭,开车时间定在晚上。车行44小时后,9月8日午后到达北平前门火车站。途中可以见到不少战后的断壁残垣,淮河大桥亦被毁,只能从临时便桥通过。茅以升告诉大家,修复并不太困难。

在北平的最初十天,是大会前的预备会议,分小组进行,主要是讨论制订《共同纲领》。因为解放战争还在南方和西南、西北进行,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订宪法的条件还不具备,由政协制订通过《共同纲领》,在一定时期内,即作为国家施政的总纲。小组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祖父认真阅看《共同纲领》的初稿,与各位代表一起仔细审议。他提出的修改意见有几处:一是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加入“航业”,即发展海运。二是原稿有“禁止肉刑”四字,祖父认为我国从汉文帝时已废止肉刑,南北朝恢复过,后来又废除;这几个字所指只是鞭笞,进入民国后连鞭笞也被废除;至于私刑,则禁无从禁。他认为“际此文明进化时代,如以此列入,于我国面子甚不好看”,应予删除。这两条意见为大会接受。他还在大会最后将要表决通过《共同纲领》的时候,起立发言,说近来有人觊觎我西藏等领土,所以应把“解放全国领土”句改为“解放全国,保卫我国的领土”,意即不允许别人侵略我国领土,而我国亦只保全自己领土而无侵略他人之意。亦有代表发言赞成维持原稿不变。这时周恩来在主席台上提议在“巩固国防”之下加入“保全我们的领土”字样,问祖父是否同意,祖父表示同意。关于新中国的国名,还举行过一次专门的讨论。几位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代表提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下,加括弧简称中华民国,他们的意思是勿忘辛亥革命的功绩。为了尊重各方面的意见,周恩来、林伯渠奉毛泽东之命,邀请数十位年长的代表在六国饭店客厅座谈。到会的长者纷纷发表意见,祖父和陈叔通、陈嘉庚、马寅初等认为可删去“中华民国”四字,沈钧儒认为删去这四个字并无忽视辛亥革命之意。最后周恩来即取沈钧儒的发言作为会议的结论。祖父还提过一个意见,未被大会采纳。那就是他不赞成采用公元纪年。他认为我国有四千多年历史,采用公元,会使人误以为只有一千九百多年,且公元以耶稣诞生为始,而我国有多个宗教,公元未必适合其他宗教。这条意见虽未被采纳,但他返回上海后,11月21日写给郭沫若的信,就署上了“年”。这是祖父愿意跟上时代步伐的一个写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9月21日下午7时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当时代表只能三四人合坐一辆小车,祖父与邵式平、吴贻芳代表合用一车,父亲也随同前往。十天前,直接领导会务和秘书工作的周恩来副主席曾到六国饭店看望祖父,谈了半小时,临行告诉我父亲,可以陪同进入会场,他会事先安排的。果真,父亲在大会秘书处取得一个“联络秘书”证件,大会期间出入会场就很方便。大会代表最年长者是侨界知名人士司徒美堂,比祖父年长六个月,祖父居次。开幕那天,司徒美堂拄了拐杖,但谢绝工作人员搀扶,祖父更是连拐杖都不用,一时被记者作为佳话,在次日报纸的大会花絮中刊登。祖父被推举为主席团成员。那时主席团成员并不上主席台就座,而是上台合影后仍回台下自己席位。在9月30日闭幕大会上,祖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在计算选票期间,他与代表们一同来到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开国大典定在10月1日下午3时举行,政协委员们早早来到了天安门。那时天安门没有电梯,祖父顺着嵌建在城墙内高高的七十余级台阶,拾级而上。走到城楼西侧刚站定,便有工作人员搬来一把椅子请他坐下,父亲则站立在他的背后。大家一起聆听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那洪亮的声音,一起向冉冉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行致目礼。接着,阅兵式开始,步兵、炮兵、海军、骑兵、坦克,依次整队经过天安门,战机在上空翱翔。军容整齐,军威强大,观者深为鼓舞。阅兵结束后是群众欢庆新中国成立的游行。6时以后,几位老年代表陆续退场,返回旅馆休息。那天祖父心情特别激动,虽8时一过即就寝,但听到窗外游行队伍的欢呼声,久久不能入睡。一生的经历浮现在他的脑海,苦难的旧中国内忧外患,几乎无日得以安宁,有识之士,乃至有识之君,也有振兴中华的设想或实践,但终归失败。到了今天,他看到了希望,他对新中国抱有无限的信心。他披衣而起,给毛泽东主席起草了一封信:

昨日会推元首,我公荣膺大选,为吾国得人庆也。英伦三岛昔以鸦片迫强售于我,林文忠焚毁,乃愿辄于半途,酿成江宁条约之惨。桎梏百年,贫弱日甚。后虽设禁,终多粉饰。我公发愤为雄,力图自强,必能继□前贤,铲绝根柢,一雪此奇耻。谨呈上《文忠政书》全部,聊附壤流之见,藉伸祝颂之忱。伏乞莞存,曷胜宠幸。敬贺荣庆,顺颂康宁,统维垂察。

这里《文忠政书》即林则徐著《林文忠公政书》,祖父历来对这位民族英雄十分崇敬。第二天他请商务印书馆北京分馆的同仁选购了一部较好的版本,连同信件一同交由大会秘书处转呈。10月5日,毛泽东有回信:

菊生先生:

大示并惠书两函均已收到,谨谢厚意。敬祝兴居佳胜,并候树年世兄健进。

毛泽东十月五日

这里附带说明一下,现存祖父的这件信稿字迹很小,有些字较难辨识,以前曾在他的书信集中公开出版且为多位作者引用过,惜被抄录人和编校人造成了多处舛误,两年前《张元济全集》出版时才作了些订正。其中还有一个字未能识别,只能以□表示。

年9月19日下午,毛泽东(前排中)与张元济(右二)等摄于天坛皇穹宇前

游览天坛期间毛主席与张元济先生亲切交谈

祖父在京一个多月中,受到毛泽东主席两次接见。9月19日下午,正要午休,陈毅来了,说主席邀请你同游天坛。祖父随陈毅车来到天坛,毛泽东主席在祈年门门口迎候。主要的客人除祖父外,还有湖南的起义将领程潜、李明灏和陈明仁。宾主沿天坛中轴线从北到南游览了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坛,观看了东西配展中陈列的文物。茶座休息时,毛泽东问起了戊戌变法的硕果仅存的老人,又问了光绪皇帝召见时的礼仪如何,以及在京城做官的情况、俸禄几何等。说到祖父毕生倾全力主持的商务印书馆,毛泽东说,商务印书馆出了不少有益于民众的书籍,又说他读过商务出的《科学大全》,从中获得了不少新知识。10月11日晚,毛泽东又邀祖父和周善培在他中南海寓所晚饭,宾主畅谈至10时45分方散。祖父提出,应设法使下情可以上达,报纸宜酌登来稿,毛泽东以为“可专辟一栏,可先做一样子”,这可能就是20世纪50年代各大报纸都辟有“人民来信”栏的由来。对于经济建设,祖父说由于连年战争,民穷财尽,建设不能不权衡缓急,最要紧的是交通,其次农业,再次工业;而工业应先轻工业,后重工业。继而周善培谈起读经的问题,祖父坚持他从清末以来的一贯主张,即不能普遍推行,只可在大学“别立一科,听人研究”。他对当时有人提出以拼音字母取代方块汉字的主张大加反对,认为我国至今还能团结成一个大国,文字统一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晚饭是普通的家常菜,宾主有几位都是湖南、四川籍,只见他们从碗里挑红辣椒吃。

祖父因为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所以继续留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后才返回上海,那已是10月20日了。

(原载年10月1日《文汇报》;又载文汇报社、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编:《共和国的曙光》,文汇出版社年12月版;又载《张元济研究》年第2期)

本文选自《张元济研究文集·续编》

推荐阅读

1

《中华民族的人格》

被日寇禁售的一本书

用中国古代的八个故事

讲述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人格

张元济先生诞辰年

商务印书馆年纪念特藏

这本书是张元济先生年编著的,书中记述了中国古代十几位义士的故事。他们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举动也不同,但是都能够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格。

藉由此书,先生希望告诉国人,我们这个民族从不缺少顶天立地的豪杰,他们或重然诺,讲信义,或临危不苟,忠肝义胆,甚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才是中华民族的真人格、真精神。

就在这一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抗日战争全面打响。无数人像这本书里提及的义士一样,投身烽火硝烟,筑起血肉长城。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张元济先生坚信,只要坚守中华民族的可贵人格,民族精神就在,国家就不会灭亡。

编书的本意

孔圣人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孟夫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几句话,都是造成我中华民族的人格的名言。

我们良心上觉得应该做的,照着去做,这便是仁。为什么又会有求生害仁的人呢?为的是见了富贵,去营求它;处在贫贱,去避免它;遇着威武,去服从它;看得自己的身体越重,人们本来的良心,就不免渐渐地消亡。贪赃枉法,也不妨;犯上作乱,也不妨;甚至于通敌卖国,也可以掩住自己的良心做起来。只要抢得到富贵,免得掉贫贱,倘然再有些外来的威武,加在他身上,那更什么都可以不管了。

有了这等人,传染开去,不知不觉受他的引诱,这个民族,必定要堕落,在世界上是不容存在的啊!

我们古来的圣贤,都有很好的格言,指导我们,在书本上,也有不少的豪杰,可以做我们的模范。

我现在举出这十几位,并不是什么演义弹词里妆点出来的,都是出在最有名的人人必读的书本里。他们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举动也不同,但是都能够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格。有的是为尽职,有的是为知耻,有的是为报恩,有的是为复仇,归根结果,都做到杀身成仁,孟夫子说是大丈夫,孔圣人说是志士仁人,一个个都毫无愧色。

这些人都生在二千多年以前,可见得我中华民族本来的人格是很高尚的。只要谨守着我们先民的榜样,保全着我们固有的精神,我中华民族,不怕没有复兴的一日!

张元济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五月

2

《涉园诗录》

张元济先生诗文集

纪念商务印书馆

成立年

著名出版家张元济

诞辰周年

《盗窟十绝》

丁卯十月

丁卯九月二十二日夜,

盗入余家,被劫而去,

留居窟中凡六昼夜,口占十绝聊以自遣。

数椽矮屋称幽居,布被绳床体自舒。

还我儒酸真面目,安然一觉梦蘧蘧。

牺易久严天泽辨,而今旧习待更张。

料应到此无阶级,谁识犹分上下床。

余高据一榻,守者皆席地而卧。

寂寂深宵伴侣多,篝灯围语意偏和。

微闻怨说衾裯薄,只为恩情待墨哥。

第一夕天气寒甚,守者终宵瑟宿,

自言为银钱故,不得不尔。

频烧银烛漏声长,陡觉熊熊焰吐芒。

惊起披衣同扑救,犹虞玉石烬昆冈。

守者不慎失火,四周门窗紧闭,

无可逃避。

幸即扑灭,否则为熏穴之鼠矣。

《题朱遂翔抱经堂藏书图》

壬午年五月二十七日

廿年心血成铢寸,一霎书林换劫灰。

翘首郭东园外路,羡君先拥百城回。

中原文物凋残甚,欲馈贫粮倍苦辛。

愿祝化身千万亿,有书分遍读书人。

光宣之际,余为商务印书馆创建东方图书馆。涵芬楼弆藏旧籍,慎初仁兄助我搜辑甚勤。闸北之役,所藏数十万卷毁于一旦。今慎初出示此图,犹能抱残守缺,为之感喟不置。自此,以往叹读书者购置惟艰。流通之责匪异人任,涓叟勖以实利,揆初亦以独乐不如众乐为言。余与二君有同意,窃愿慎初之许我也。

《告别诗十首

别商务印书馆同人》

壬午年五月二十七日

昌明教育平生愿,故乡书林努力来。

此是梁田好耕种,有秋收获仗群才。

3

《张元济画传》

用黑白线描图画描摹出

张元济先生为商务印书馆

孜孜奉献、波澜壮阔的一生

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

出版家、教育家与爱国实业家

张元济一生

为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

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出版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政协会议

年,张元济赶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观看了阅兵式。

政协会议绘图

笔耕不辍

年,病榻上的张元济开始整理《涵芬楼烬余书录》。全书年5月由商务出版,分为4卷,线装装订成5册,书末附有《涵芬楼原存善本草木》,著录了被毁善本古籍余种,是中国文化史上旷古罕见的浩劫的记录。

病榻上坚持工作的张元济

4

《张元济全集》

张元济先生的后人张人凤先生

将其著作收集、整理

并按体裁分类编辑

出版全集共十卷,分为

书信、诗文、日记、古籍研究著作四类

书信

本书第一二三卷为书信

尽管书信的散失率极高

但在先生留下的文字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

这也从一个角度

反映了张元济先生务实、勤勉的一生

致毛泽东

昨日会推元首,我公荣膺大选,为吾国得人庆也。英伦三岛昔以鸦片迫强售于我,林文忠焚毁,乃愿辄于半途,酿成江宁条约之惨。桎梏百年,贫弱日甚,后虽多禁,终多粉饰。我公发愤为雄,力图自强,必能继□根柢,一雪此奇耻。谨呈上《文忠政书》全部,聊附壤流之见,藉伸祝颂之忱。伏乞莞存,曷胜宠幸。敬贺荣庆,顺颂康宁,统维垂詧。

三十八年十月一日

诗文

张元济先生的诗以记事为多

晚年有不少是对时事的看法和感想

由于张先生不是一位诗人

今天我们读他的诗作

主要还是从中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脉络

而不着重于欣赏他的辞藻或佳句

赋得柳拂旌旗露未干

得春字五言八赋

掩映旌旗影,天阶拂柳频;

未干鸳瓦露,还带凤城春;

彩纛干宵矗,柔丝踠地匀;

卷舒涵缘意,摇曳静红尘;

铃韵风干片,珠光日一轮;

交龙方旖旎,警鹤亦精神;

瑞气全盘绕,疏烟玉仗陈;

舍人重和句,浓湛拜恩纶。

日记

本书第六卷、第七卷

收入存世的张元济先生的日记

日记由三个部分组成:

年至年商务印书馆馆事日记

年生活日记残本

年9月至10月的赴会日记

一九一七年三月七日

发行《大英百科全书》回信已交梅翁译汉,即交锡三。

用人王莲溪来,云学生不敷用,可否添招。余示以营业部招生章程,云既拟添招,候蒋、高归后再酌定。

古籍研究著作

古籍目录、版本、校勘之学

是张元济先生的学术专长

他以《百衲本二十四史》的校勘成果

及其对史学的贡献

于年当选为我国第一批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

5

《涵芬楼烬余书录》底稿本

出版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张元济先生

耗费巨大心血编撰的最后一部古籍整理著作

也可视为新中国第一部公藏书志

这部书承载了商务印书馆

乃至近代中国一段不能忘却的伤痛

亦对今天的版本目录学研究

提供了可贵的学术借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