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僧:得道高僧死后魂附早夭少年,三千世界仍坐蒲团对佛参禅
这是一篇关于灵魂穿越的聊斋故事。
话说,长青县有个得道高僧,年过八旬,依然精神矍铄。某天,老和尚不小心在地上摔了一跤,等到庙里的其他和尚赶过来查看情况的时候,老和尚已经圆寂了。老和尚也没发现自己已经死亡,魂魄离开躯体后,飘飘荡荡的来到了河南境内。说来也巧,在河南当地,有个富二代带着十多个仆从骑马打猎,当时正跟着老鹰追逐兔子。富二代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一命呜呼。富二代的尸体恰好与老和尚的灵魂撞在了一起,老和尚的灵魂与富二代的肉体契合度极高,一下子就附在了富二代身上。附身富二代的老和尚逐渐缓过神来,对来搀扶他的仆人问道:“这是哪里?我怎么会在这里?”仆从们以为和尚摔糊涂了,也没把他的话往心里去,一起七手八脚地将老和尚搀回了富二代的家中。
刚回到富二代家里躺在床上,家中听说消息的女眷们纷纷过来看望老和尚。皈依佛门多年的老和尚,见眼前穿红戴绿的莺莺燕燕一大堆,十分吃惊地说:“贫僧乃是出家的和尚,各位女施主请保持距离。”家里人觉得富二代脑子摔糊涂了,还没清醒过来,对老和尚的话也不以为意,依然对老和尚嘘寒问暖不止。置身在脂粉丛中的老和尚见解释没用,只好闭上眼睛一言不发。家里人给老和尚送饭的时候,老和尚只吃素菜,荤菜酒肉都不吃。晚上也是一个人睡在屋里,不接受妻妾的侍奉。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过了几天,老和尚忽然想出门走走,家里人以为富二代病情有所好转,很高兴地同意了他的请求。老和尚刚在院子里走了几步,就有仆人拿着钱粮账簿过来,请老和尚查看。老和尚以生病为由,把查账的事推辞了。老和尚向一个仆从询问道:“山东长清县,知道怎么走么?”仆从回答:“知道。”老和尚趁机说:“我这两天心情郁闷,想出去转转,你们去给我准备一下行礼。”家人知道后,就以大病初愈,不宜远行的旅游,劝说老和尚先在家待几天。老和尚表示自己心意已决,谁劝都不管用。
第二天,老和尚就从家中出发,抵达长清,路上风景宛如昨日。老和尚也没问路,径直走到庙里。庙中的弟子见有贵客来进香,十分隆重地接待了老和尚。老和尚问道:“你们师父去哪里了?”弟子回答:“我们的师父在不久前圆寂了。”老和尚又询问了墓地所在,在众弟子的陪同下,来到老和尚的墓地。老和尚墓地比较简陋,仅有三尺孤坟,坟头草都还没长齐。陪伴而来的弟子没弄明白老和尚过来的用意。老和尚在墓前待了一会儿,随后准备骑马返回河南。临行前,老和尚对众弟子说:“你们的老师是有道高僧,他留下来的手本书札,你们要好好保管,不要被损坏了。”众弟子纷纷点头称是。
从长清县返回家中以后,老和尚每天只是心如死灰一般枯坐,一点儿家务事都不处理。老和尚在家中又待了几个月之后,趁家里人不注意,又偷偷返回了长清县的寺庙。老和尚对众弟子说:“其实我就是你们的师父。”众弟子闻言,都认为老和尚在胡言乱语,彼此相视而笑。见众弟子不信,老和尚就又向众弟子解释了自己还魂的经历,又说出了老和尚平生的所作所为。和众弟子知道的一模一样,这下,由不得众弟子不信了。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众弟子把老和尚以前的房间清理出来让老和尚居住,仍像以前对待师父一样对待他。富二代的家里人知道老和尚出家的消息以后,多次派车马过来,要接老和尚回去,老和尚每次都婉言谢绝,不为所动。又过了一年,见老和尚心意已决,富二代的母亲派遣管家给老和尚送来很多金银财帛。老和尚只收下了一件棉衣长袍,其他东西都让管家拿了回去。富二代的一些朋友,有时也会来到长清县的庙里看望他,对他放弃家财,出家为僧的行为感到钦佩。见过老和尚的人都觉得老和尚沉默寡言,诚实厚道,虽然年纪刚刚三十岁,却对八十年前的旧事一清二楚。
小评:灵魂穿越的故事,从古至今,层出不穷。小编私以为,最早的灵魂穿越人士,可能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与古代的魂穿不同的是,现代人的魂穿故事往往脑洞更大,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乃至维度穿越。本文长清僧的魂穿,更像是一种灵魂附身。意外摔倒的得道高僧死后魂魄不散,一路从山东飘到河南,机缘巧合之下附身在了坠马而亡的富二代身上,如果是现代人写的穿越剧本的话,下面的剧情应该就是富二代各种逆天改命,玩转花花世界了。可惜长清僧的作者是清朝人蒲松龄,脑洞没有那么大的聊斋先生,只是安排魂穿后的长清僧坚守初心,返回古庙继续与青灯古佛相伴去了。
聊斋先生蒲松龄写这个故事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教育人们在花花世界中要谨守初心,不必迷失自我。聊斋读至长清僧这一段,小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聊斋的世界观里,神仙在人间基层的执法体系是比较脆弱或缺失的,因此才会发生这么多精灵古怪的聊斋故事。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原文:本故事原文见《聊斋志异》之长清僧,由于原文内容比较长,就不再正文附录。如果有对原文内容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在网上自行搜索原文进行查阅观看。
声明:《聊斋志异》是由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鬼怪故事小说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聊斋,指的是蒲松龄的书斋,志是记载的意思,异则是灵异怪异的意思。因此聊斋志异翻译成白话就是作者蒲松龄在自己的书斋中记录的关于鬼怪灵异的文章。市面上关于聊斋的版本较多,小编阅读的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聊斋志异(全3册)》一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文言翻译和故事讲述。由于小编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小编虚心受教。
聊斋奇谈
聊斋奇谈:崂山道法世无伦,裁纸为镜月黄昏,广寒仙子下凡尘
聊斋奇谈:神秘道士巧施道法种梨树,吝啬小贩心中有苦说不出
聊斋奇谈:为给小儿挣彩礼,老翁使出神仙索,蟠桃园里偷仙果
聊斋奇谈:江边淳朴打渔郎,人鬼相交情谊长,水鬼成神不相忘
聊斋奇谈:家中闹怪无需惧,人鬼和谐吉祥地,道法高深安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