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0月28日电题:新时代中国戏剧:与时代同脉搏、与人民共命运
新华社记者喻珮、邓楠
戏剧是一座桥梁,架起通往认知世界的道路;戏剧是一门语言,讲述当代中国的精神面貌。27日晚,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的亲子音乐剧《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于中国武汉亮相,为持续半个多月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拉下闭幕的帷幕。
在这部音乐剧上演的武汉中南剧场,轻快的乐章回响在观众心间。舞台上,遍布“叶片”,观众仿佛置身花园中,跟随“蝶儿”开启寻找妈妈的温情旅程,以一只毛毛虫的视角与剧中人物一同审视生命的内涵……
中国戏剧节是中国全国性的戏剧展演活动,始创于年,每两年举办一次,已成为展示中国戏剧创作成果的重要平台。30余年来,中国戏剧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时代同脉搏、与人民共命运,努力推动着戏剧艺术的传承发展。
27日,在武汉中南剧场,一名小朋友在展示他的戏剧节门票。新华社发(伍志尊摄)
9日晚,主题为“戏聚英雄城,礼赞新时代”的本届中国戏剧节正式启幕。从反映中共建党百年的伟大征程、新中国的伟大创造,到聚焦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团结抗疫众志成城,以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展演的31台剧目、14个戏曲剧种竞相亮相,用艺术之美展现人间冷暖、家国情怀。
“戏剧很真实,深刻表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人处事的态度。生活中,观众也常通过一些剧目去认识一个国家或民族。”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李建平在同期召开的高峰论坛上说。
这些展演作品中,近半数将真实的历史人物搬上舞台——现代京剧《连心带》以浪漫主义手法讴歌了红军英勇感人的故事;楚剧《向警予》向观众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话剧《桂梅老师》讲述“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心中信仰的力量;话剧《逆行》再现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
54岁的山东梆子戏曲演员宋颂在演出同时,抽空接连观看了话剧《逆行》等。她感觉,通过作品,“可以清晰触摸到时代的律动,接地气的题材、生活化的表演也直抵人心。”
10日,在武汉洪山礼堂,演员在表演话剧《逆行》。新华社发(伍志尊摄)
本届中国戏剧节上,随着一台台反映现实题材的新创现代戏接连推出,一幅幅展现中华民族创造美好生活的壮阔画卷徐徐展开。作为唯一的歌剧展演作品,江西省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山茶花开》,再现了中国深山里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贫致富的真实故事,获得了业内专家的广泛好评。
“扶贫题材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之一。创作者要把故事讲得更精彩、更具艺术性,才能将中国的好故事搬上更大的舞台。”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江西省歌舞剧院院长杜欢告诉记者,“这部戏的创作历时近两年,先后采访了十几个贫困村、上百名第一书记,才有了剧中主人公这样鲜活的艺术形象。”
专家评论会上,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剧协《剧本》杂志原主编范小宁谈及《山茶花开》中的唱段,显得意犹未尽:“太好听了!这段混声四重唱太享受了,我在现场差不多要闭上眼睛去听。”
民族歌剧《山茶花开》剧照,杜欢(中)饰演男主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届中国戏剧节中,特别注重将理论研讨与创作实践并重,为解决当前中国戏剧发展面临的问题贡献了可贵的学术思考。涵盖京剧、昆剧、评剧、越剧等戏曲剧种及话剧、歌剧、儿童剧等表演形式,一批青年演员以真本领、硬功夫扎实体现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中国戏剧精神。
在27日晚举行的本届中国戏剧节闭幕式上,中国剧协秘书长崔伟表示,中国戏剧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体现出守正创新的艺术精神和当代价值。
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将在中国杭州举办,更多紧密贴近时代主题、更多反映人民生活变迁的舞台艺术作品将继续以戏剧之美传递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