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本是寻常物,却因蕴含其中的文化积淀变得不寻常。杭州王星记的扇子如法国的路易威登品牌一样,是中国一直以来的奢侈品,还被选为皇家贡品,也一直是藏家青睐的珍品。
杭州是我国的制扇名城,南宋以来就有不少制扇艺人会集于此。年,王星斎在杭州清河坊创建王星记扇庄,至今已有年历史。王星记的制扇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首批传统工艺产业振兴项目。
王星斋的创业机会,来自一桩珠联璧合的婚姻。钱部记扇子作坊附近,周叶文弄内有家贴花制扇的工场,作坊主陈益斋一家都是贴花高手,专门为舒莲记扇庄加工制作高级泥金扇,业务较旺。陈益斋见王星斋手艺好,人能干,有心招为女婿,将长女陈英许配给他。这陈英自小跟父学习制泥金扇,对扇子贴花、洒金技艺精益求精们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制扇能手。
王星斋与陈英喜结良缘后,在父辈的帮助下就在附近扇子巷开了一家制扇小作坊,奉行“精工出细活、料好夺天工”信条,制作的扇子精巧而风格独特,投放市场后很快被争购一空。随后,夫妻俩在杭产油子扇的基础上推出面向广大市井百姓的黑纸扇,又大受市场欢迎,被称为“一把扇子半把伞”。就这样,王星斋的扇作坊凭借其精良的做工及独特的工艺,在众多店家中脱颖而出。
继黑纸扇之后,王星斋陆续将前辈所开发的杭扇品种都传承下来,并在清光绪十九年(年)大胆走出杭城,挺进上海滩城隍庙,开设出外埠第一家季节性扇庄。期间,精工细作的黑纸泥金花式扇,因其做工精湛、富丽大方成为进宫朝廷的“贡扇”,由此名声日益扩大。到了清光绪二十七年(年),王星斋趁热打铁挺进北京,在京城杨梅斜街开设“王星斋扇庄”。随后又陆续在上海、天津、沈阳、济南、成都等地开设扇庄分号。王星斋扇庄迅速异军突起,与舒莲记、张子元并驾齐驱,成为杭州扇业的三大名庄之一。
清宣统元年(年),王星斋之子王子清子承父业。年,王子清注册使用了寓意三星高照的“三星”商标,并在杭州太平坊开设规模为四开间门面的商铺,正式挂牌“王星记扇庄”,不惜重金大做广告宣传。同时,借杭州举办首届西湖博览会的良机,挑选各类精致名扇参加竞赛,斩获白纸扇雕刻一等奖,并在展销会上接到了国外大商行两年的订货单,外销业务自此打开。至民国二十四年(),王星记扇庄已抢占大部分市场,取代舒莲记,一跃成为杭城扇业之首。
随着时代的发展,王星记的扇子从最初具有清凉解暑的使用功能转变为一个工艺品、一个文化符号。年12月,王星记中华老字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杭州运河边开园。在这个创意园里,人们既可以在扇文化陈列馆饱览天下美扇,也可以在加工车间体验制扇的工艺流程,感受扇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了打开市场局面,王星记扇庄适时开发了檀香绢面扇,绘以西湖风景,并以西湖名胜“西冷”、“玉带”、“双峰”为名,一时间畅销上海滩。此外,王星记扇庄还创制白纸扇、白骨绢扇,乌竹绢扇和戏曲舞蹈用扇、名人书画雕刻扇等,采取薄利多销,争抢扇子市场。
年,王星记扇庄出品各类扇子一万四千四百把,并在《浙江商务报》有“品质兼优、式样新颖、中国第一、历史悠久、环球驰名”的商业广告,打响“天下第一扇”名号。此时,王星记扇子的扇骨已有象牙、玳瑁、檀香、乌木、紫檀、湘妃竹、水磨竹、桃丝、珊瑚、虎皮等十四种。经过长期发展,王星记扇子日渐精致,成为当时国内质量最好的一档精品扇。
戏剧界名人都纷纷到王星记扇庄定制演出用扇。京剧大师梅兰芳演出《贵妃醉酒》时用的象牙泥金牡丹花卉扇,就出自于陈英之手。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在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使用的也是王星记制作的全本黑纸泥金扇。
年5月,舒莲记等扇庄资不抵债倒闭后,王星记扇庄成了杭扇硕果仅存的代表与传承,王星记扇子也成为杭扇的替代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工业文明、科技进步的发展对传统制扇业带来了很大冲击。一把黑纸扇八十六道工序,生产周期长,产品利润薄,与其它高科技行业相比经济效益低下。如此,王星记扇厂人才纷纷跳槽。衰落引发了技艺流失,不少传统工艺后继无人,产品市场没有竞争力。无奈,年,王星记扇厂与“天工艺苑”商场联营,实行“以工促商、以商扶工”的前店后厂生产经营模式。然而,年1月30日“天工艺苑”一场大火烧毁了王星记扇厂的全部厂房和原材料。在这危难时刻,王星记扇业人不离不弃,坚守阵地,找厂房、找市场,开展生产自救。
面临新的挑战,王星记扇厂的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十分重视杭扇发展,急需找一位勇于担当、且懂技术、会管理的领导者来挑起扇厂发展重担。就这样,经考察和选拔,年进厂的第四代檀香扇传人孙亚青女士被推到了领导岗位。孙亚青带领职工勇于拼搏,攻克艰难,终使王星记扇厂濒临破产的困境中起死回生。
年,杭州王星记扇厂引入股份制改革,成立了“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星记),实施了以产权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改革,孙亚青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支部书记。作为王星记扇业新一代掌门人,孙亚青大力实施产品、经营和文化创新三大举措,促进王星记扇子这一老产品焕发出新的活力。
年至年期间,王星记技艺人才辈出,新品精品迭出,每年斩获国家级金银大奖10多项。同时,制扇艺人们还代表中国民间工艺远赴法国、希腊、日本、阿曼、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扇面艺术表演和文化交流。王星记扇子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升温,年产销从多万元一路飚升到多万元,年利润扭亏为盈,各类荣誉纷至踏来。
王星记每年上市新品占总销售额的35%,精品连年获国家、省市级工艺美术、旅游商品大赛金银大奖,成为政府部门和大公司的对外礼品首选。获得上海世博会、杭州国际休闲博览会特许生产商资格。尤其是近年,承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企业专利产品达50件,软件著作权2件,年被认定为杭州市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充分体现文创与科技融合的竞争力。
王星记,受到党和国家、省市级政府领导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