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
曾参与15年前《大唐贵妃》的服装造型设计;现在《大唐贵妃》重排,依旧在剧组担任服装造型设计的她,对此,感慨万千。
个人简介
蓝玲,一级舞美设计。畲族,杭州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剧协主席团委员、中国舞美学会理事、浙江分会副会长、中国电影电视化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省劳动模范、省八届人大代表。曾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服装、化妆设计。
追忆十五年前
那是辛苦却欣慰的日子
15年前第一次进入《大唐贵妃》剧组时,发现这是个很棒的团队,全组齐心协力,认真专注地在努力把戏做好。梅老师作为一个艺术家,精准地把握住了这出戏的风格。在梅老师和郭小男导演的带领下,这出戏成为一部情节唯美,剧情诗化的戏曲作品。
当初创排时工作量非常大,因为《大唐贵妃》这出戏建立在中国京剧传统根基上,根不能丢,但创新也是必须的。所以服装设计要求必须精准,符合这出戏每个人物的风格。印象中当时服装设计图总共画了七次,每次都有六十多张设计稿,在服装造型设计中结合了国画和中国传统图案的元素,而且还加入了一些时尚元素,在图案和绣线的针法布局上都有所变化。这些设计在上海首演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对于这次的重排,您有哪些想法?
蓝玲:这次重排《大唐贵妃》又邀请我来做服装造型设计,我的心情与当初截然不同。因为梅老师已经仙去了,我们现在的一切更多的是在完成梅老师的遗愿,把梅派艺术努力传承下去。能够再次走进这个剧组我感到非常荣幸。现在回头看15年前的创作,有很多不满意之处。所以这次的服装造型设计一定会更加考究,在细节上进行更好的调整和处理,争取通过服装和造型让这出戏更加完美,这不仅是为了给观众呈现美轮美奂的《大唐贵妃》,更是告慰梅老师的在天之灵。
剧情介绍
京剧《大唐贵妃》把《太真外传》和《贵妃醉酒》“嫁接”起来,以李(隆基)、杨(玉环)爱情为主线,安史之乱、梨园盛衰为两条副线,展开新的剧情。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大唐贵妃》。感人的故事在独特的舞台“包装”下,使《太真外传》和《贵妃醉酒》两出老戏的唱腔获得了新的生命。
演职人员表
出品人:李恩杰
监制:王桂生李师友
制作人:周铁林
编剧:翁思再
导演:郭小男
作曲:杨乃林
舞美、灯光设计:高广健
服装设计:蓝玲
编舞:杨竹韵
副导演:常保全
导演助理:李卓群
舞台监督:周家新
指挥:王永吉袁鹏
首席:曹欢
琴师:舒健
鼓师:白龙
杨贵妃:张馨月(前)、胡文阁(后)、白金(B组)
李隆基:杜喆(前)、朱强(后)
安禄山:方旭
杨国忠:黄彦忠
李龟年:马博通
高力士:黄德华黄柏雪
陈元礼:王雪清
戏迷说:散戏到家已经深夜12:00,困意袭来。但是心绪依旧波澜。我从来不觉得京剧的魅力低于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也从来不认为京剧理应小众化。但是坐在二楼包厢里放眼望去,同龄人竟寥寥无几,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钟声响起,灯光渐渐昏暗下来,暂时切断我们与现实的关联,第一个音符响起,也便自然进入了历史。只是我在尘世里稍作留恋了,看着舞台背景的团扇,想起梅先生,还有音乐带给回忆的冲击,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湿润着眼眶看完了整个序幕。17年前,那时我七个月,就能坐在床上跟着姥爷的京胡咿咿呀呀,并不是人人如此。只是从前想来觉得,我只不过身处梨园世家罢了,对于京剧并没有那么炽热的情感。那时候的自己并没有想到现如今完完整整的看一出戏,竟然比看电影掉的眼泪还要多,这些眼泪不是形式,不是哭给谁看,只是它一不小心触动到了我的内心,激发出压在心里多年的对京剧的情怀。说来说去,大概唯有情怀二字能够诠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