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故事河东区非遗项目艳派西河大

艳派西河大鼓是艺人艳桂荣创立的一个西河大鼓艺术流派,演唱风格是非常能体现西河大鼓旋律魅力的唱法。艳派西河大鼓的演唱挺拔脆亮、音域宽广;行腔圆润婉转、舒展自若、刚柔并济;吐字清晰,大刀阔斧,铿锵有力,字腔相协“喷”“崩”得法;数叙明快,板眼准确。既能刻划人物的粗犷豪放,又能揭示细腻复杂的人物感情。

李月群是艳派西河大鼓的传承人,现在担任霸州市曲艺家协会秘书长,廊坊市曲艺家协会理事,廊坊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他从小就喜欢民族传统艺术,特别是戏曲和曲艺。小时候,收音机是他最最亲密的伙伴,他每天放学回家以后,总是一边帮妈妈做家务,一边沉浸在收音机播放出的那些悠扬婉转的曲调里,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种一边打鼓一边演唱的曲艺,后来慢慢的他分辨出了京韵,西河以及京剧,评剧,越剧等等。后来他渐渐知道了艳桂荣,骆玉笙,阎秋霞,小岚云,姚雪芬等等这些老艺术家,并知道了他们分别是什么流派以及他们的拿手作品。于是他由爱听到爱学,由爱学到爱唱。可是节目并不是每天都可以听到,那时候李月群家里并不富裕,每天放学不管是家里地里,都有做不完的活,有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听广播,所以听到一次就越发显得更加珍贵。

有一次,李月群在霸州市里用他身上仅有的5元钱,那也是他1个月的零花钱,买了一盘艳桂荣先生的录音带,是《呼家将》的片段,真的如获至宝。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学会。可是真正的学起来,他才知道西河的曲调听起来是那样优美动听,可是学起来却找不着调,他反反复复地听反反复复地唱,录下来自己再听再比较,找到不同点然后再听录音再改正,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学会了这盘磁带上的所有唱段。后来他又买了很多骆玉笙,阎秋霞,小岚云,姚雪芬,艳桂荣,刘春爱等艺术家的光盘,自己慢慢学。

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李月群也慢慢的学会了一些段子,有骆派的《剑阁闻铃》《红梅阁》,白派的《探晴雯》《黛玉焚稿》,特别是艳老的西河大鼓学会的最多,还有部分小岚云的唱段。李月群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艳桂荣先生,要拜他为师,学会艳派西河大鼓。他先后5次来天津找艳桂荣老师,准备拜师学艺,因为他是外地人对天津特别陌生,几次来都没有找到艳老,他就给电台、电视台、曲协打电话询问艳老的消息,可都没有结果。就在他有一次准备来天津找艳老的时候,艳老却因病去世了。这也成了李月群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他因此失望过,准备放弃,可是艳老的西河艺术深深地牵动着他的心。后来通过朋友介绍,李月群结识了艳老的弦师罗学发老师和艳老的弟子纪永芬老师,他们听了李月群的演唱,觉得他酷似艳老,并且得知他的求艺经过,就在艳老去世一周年的时候,罗老师和纪老师协同艳老的家人和其他几位弟子把李月群领到了艳老的坟前磕头拜师,李月群终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艳派西河的传人。

也正是这一年,他参加了天津电视台的名牌栏目《鱼龙百戏》,他表演了艳派西河大鼓名段《杨金花夺印》并由此得了周擂主,当时刘春爱老师正是他的评委,他的嗓音给刘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刘老师对他演唱的骆派京韵更是非常喜欢,由此李月群结识了刘老师。刘老师语重心长的对他说:“月群,你的嗓音很有特色,天赋条件很好,演唱已经很到位了,但是还有不足。希望你好好地学习艳派西河和骆派京韵,我会尽我所能的帮助你,教导你!”。听了老师的鼓励,李月群很受感动。于是在以后的几年里,刘老师经常在电话里给他讲解每句唱的技巧,每个字的行腔吐字的标准,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刘老师都会认真的讲,从不说累。就这样,在漫长而短暂的五年里,在刘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李月群学到了很多骆派京韵的精髓。在刘春爱老师从艺五十周年的辉煌时刻,李月群和其他七位师姐妹师兄一道拜在了刘春爱老师的门下,成为了一名骆派京韵传人。多年来,李月群始终坚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通过各种形式让艳派西河大鼓继续发扬光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