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枫林街道上海徐汇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璀灿明珠和无价瑰宝,戏曲文化蕴藏着“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国粹。
枫林街道历来重视保护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整合街道多方资源,与优质公益机构强强联手,引进越剧、昆曲等戏曲课程进辖区学校,把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戏曲艺术作品送进校园,拉近了戏曲艺术与青少年的距离,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孩子们的艺术审美素养、增进文学修养,加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戏曲
●
进校园
昆音悠长昆韵流芳
历时六百多年的昆曲是中华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幽兰,人们赏析她的珍奇和优雅。
年枫林街道引入上海昆剧院资源,与零陵中学合作打造“枫昆雅音”项目,将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带进校园,为学生打开了探索戏曲之美的大门。
昆曲进校园
师生共沉醉
零陵中学的昆曲社清一色旦角,雅致莞尔,举手投足之间,更诉说着中国戏曲的渊源流传。随着昆曲学习的不断深入,昆曲已深受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每学期的昆曲社团报名人数都大于招生数,昆曲社团逐步成为学校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品牌社团。
借助社区的文化联动,昆曲社团表演的足迹不止在校内艺术节演出、毕业典礼演出等场合,更走向枫林社区的社区展演,医院慰问演出等等。学生们浓妆素裹,执扇轻舞,将中国曲艺以演出形式,化春风雨露,播撒向同学们、社区群众们的心间,让音韵飘香枫林。
越音绕梁越来越美
年9月,枫林街道牵头把越剧艺术带到了西南位育中学,越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每周来到学校为越剧兴趣班的同学授课,如今已经培育孵化了三个年头,同学们表演的越歌《玉兰颂》已经像模像样,架势十足。
▲越音袅袅齐欢唱
在越剧社,上海越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沈倩、青年演员沈艳会教同学们经典作品的戏剧舞蹈,从定点到云步,静态到动态的穿插里,传递的是思念。一静一动间,都是风雅古韵。每每舞蹈完毕后,沈老师会指导同学们的唱腔,起声的咬字,字中的发音,转音的音律,都是瑰宝般的注意事项。
▲近距离接触戏曲文化
“建设品味高雅,文化厚植,特色鲜明的品牌完中”是西南位育中学的办学目标,“文化立校”为学校发展之本,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已成为西南位育中学立德树人的一面鲜艳旗帜,彰显了文化浸润、价值引领的现代教育理念。高雅艺术、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近学生,西位学子从中感受体验,在这片沃土里茁壮成长。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长东二小学学生们的见识、传承戏曲文化,年,枫林街道牵头将越剧带进东二小学,指导开展越剧社团活动。
小小戏曲家
课上,上海如意越剧团嵇志颖、笪雪莹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述了越剧的诞生、“绍兴文戏”,以及越剧的改革等,给同学们普及了越剧的发展历史、流派以及角色行当,让学生对越剧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她们也教会学生们一些简单的越剧技巧,让他们参与到越剧表演当中,感受到越剧的艺术魅力。
京韵戏浓国粹传习
为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进一步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复旦小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持续开展“博学大讲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讲堂不仅让孩子们欣赏到京剧经典唱段,还有介绍京剧乐器知识、体验京剧脸谱妆面等环节,学生们通过代表的角色了解不同的行当,个个都听得专注入神。看着台上演员们的动作,学生们就把故事情节给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不少人还在座位上,就不自觉地模仿起了演员们的有趣动作。
▲上海京剧院的老师,将京剧折子戏的经典选段带进了课堂,让小小复旦人近距离感受国粹京剧艺术文化的无穷魅力。
博学大讲堂非遗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对于小小复旦人来说,不仅是人文艺术的启蒙与熏陶,更是对中华文化的鉴赏与传承。学生在课堂里欣赏京剧、了解京剧、感受京剧,从一名欣赏者转变为京剧艺术的参与者和传承者,肩负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做一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少年。
戏曲作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在传承文化、涵养道德、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枫林街道“戏曲进校园”活动正是树立文化自信从青少年抓起的有力践行。
原标题:《戏曲进校园,传承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