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常青,用现代观念解读越剧徐派艺术

编者按:4月19日是越剧徐派宗师徐玉兰逝世三周年。在这个四月,越剧之家将陆续刊登老文章,多角度来追忆徐玉兰先生。今天我们推荐《玉兰不老——用现代观念解读徐玉兰越剧表演艺术》一文。

视频来源七彩戏剧,仅供学习交流

《玉洁兰香君子风》“一代风华徐派专场”

玉兰不老用现代观念解读徐玉兰越剧表演艺术

李惠康

(原文刊登于《上海戏剧》年第08期)

怎样解读徐玉兰大姐这一代越剧艺术家舞台艺术的价值取向,涉及到如何理解越剧走向辉煌的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一直面临着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念:

1

传统观念

一是传统观念就是把越剧艺术史看成越剧变革史的观念。这个观念忽略了越剧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规律,陷入以变革思想代替艺术作品说话的误区,越剧舞台艺术的价值取向在“突出政治”中走了样,以致越剧艺术史被误解为变革思想史。

用这种传统观念撰写的越剧文论和专著、不知有多少。本人也曾用这种传统观念写过不少越剧史论,如早被收入《上海风物志》中的《越剧在上海》和发表后又被转载的《越剧发祥史简论》等等,现在回过头去重新加以审视,有不少文字成了历史的遗憾,有待今后澄清更正。

▲徐玉兰《打金枝》剧照

▼徐玉兰与王文娟《楼台会》剧照

2

现代观念

二是现代观念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从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规律出发,用越剧艺术作品说明越剧艺术历史的观念。这个观念的最大好处,不仅能说明艺术作品的价值取向,而且解释产生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适时应变的变革思想,因此也最能解读越剧走向辉煌的历史。

以下,我就想从传统观念的批判和现代观念的确立的角度,对徐玉兰的越剧艺术作一个尝试性的解读。

用现代观念解释越剧现象,首先强调观众的参与。

这是以“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这个平凡真理为科学依据的。法国大戏剧家莫里哀指出:“博得观众喜爱是最大的规律。”这就是说,越剧艺术家的演出剧目及其舞台艺术,越是“博得观众喜爱”,对越剧发展就越是具有促进力和推动力。

年,徐玉兰大姐在上海国泰大戏院主演新编古装戏《是我错》,引起极大的轰动,到今天仍为人们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

视频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越剧《是我错》选段徐玉兰、王文娟、张伶珠

一是《是我错》这个戏,描写了一对青梅竹马的未婚夫妻,男方对爱情从背叛到回归的过程。这与当时生活在十里洋场因男方发迹遗弃或疏远原配所导致的广大妇女婚姻危机息息相通。而越剧的基本观众正是广大妇女,因此这个戏引起了广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