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人生清欢是越剧评论专辑

《人生清欢是越剧》评论专辑

赵萍(怡然自得)回复:

谢谢各位老师的精彩评论!我写得一往情深,老师们评得一丝不苟。您们的评论精彩纷呈,功力不凡,打动人心!脂砚斋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有一个基本写作技巧:“一树千枝,一源万派,无意随手,伏脉千里”。越剧《红楼梦》去掉旁枝末节,单独抽出宝黛爱情写成一曲红楼戏,丝丝入扣,结构完整,成为了戏剧史上不朽的经典。很多人喜欢越剧都是从电影越剧《红楼梦》开始的。越剧清雅如水,悱恻缠绵,让人柔肠百结、梨花带雨、肝肠寸断,有一种美从悲来的魅力,充满了人性纯善柔和的光芒。这篇文章,因题材不同,语言的结构也有所不同。越剧超凡脱俗,我见犹怜,只想在文字中尽力表现出它的清秀婉丽,以及一种阴柔之美。

愿侬次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青松:

这是一篇有关越剧的文章。文章开头有一段看似写景,其实另有用意。作者选用了“惊心的白光”、“太平洋如泪珠”、“花魂鸟魂淡去散去”等等词句,既对要表现下文越剧的缱绻悱恻、至情至性意境的渲染,也给下文要表达越剧忧伤婉约、深沉哀怨的感情特点埋下了伏笔。

该篇作者对越剧的历史、起源、规模、地位、特点、代表作,著名演员、唱腔、伴奏、装扮等一一作了介绍。特别是越剧产生江浙水乡的原因做了详细的诠释。俨然是位越剧的大家。而这段介绍不是广告词,而是用生动细腻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让读者从她那精美的文字里,对越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作者用大量的篇幅,优美的语言,精湛的写法,深厚的艺术素养,解读了越剧代表作《红楼梦》,使读者对理解《红楼梦》的精髓有很大的帮助。我想如果两大红学派的评论家俞伯平、李希凡还在,会有怎样的感慨呢?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好,虽与她从小受越剧的熏陶,生活经历有关,而最重要的是,作者的艺术气质强大、文学功底深厚。

作者虽受越剧的影响,多愁善感、情感丰富。但最后以“听越剧、写越剧作为自己的清欢”来结尾,不能不说是作者的一种积极的人生观。

陌上客(谭教授):

赵萍喜欢越剧,与越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也喜欢越剧,虽未达到她那样痴迷的程度,却也算是越剧忠实的观众。记得六十年代看王文娟主演的《红楼梦》,不是在舞台上看,而是在拍成电影的银幕上看,却也被深深感动了,为黛玉的不幸撒下了一掬同情之泪。那时我还是一个少年,对爱情处于似懂非懂之间。从此王文娟也成了我崇拜的明星,对现实中的她的爱情、婚姻、家庭也表现出了特殊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