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之美越趣之诚丨原创大型越剧海上光启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8.html

晚明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不仅是上海地方史上的一位卓越领袖,更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划时代的杰出代表人物。当年的肇嘉浜与法华泾两水会合处,怹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其后裔亦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徐家汇”因此而得名。

为纪念徐光启诞辰周年,11月9、10日晚,由上海如意越剧团出品,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指导的原创大型越剧《海上光启》在宛平剧院迎来正式公演,引领观众致敬这位生活在多年前的先贤。

《海上光启》通过“治蝗虫”“译洋书”“种红薯”“修历法”等故事,讲述了徐光启从青年到晚年一生的主要成就,和他“放眼看世界”的创新精神、“初心为民本”的高尚情怀。

据悉,原创越剧《海上光启》的创作缘起于年上海如意越剧团排演的越剧小戏《初心如一》。演出后获得好评,主创团队萌生了将徐光启的一生搬上舞台的想法。然而,从一出十多分钟的小戏“扩容”到两个小时的大剧并非易事,为此,主创团队用当下的眼光重新审视徐光启,试图走进四百多年前和我们喝着同一条浦江水,操着相似口音的伟人的内心,最终找到了“乐观”二字,确定了“轻喜剧”的风格。

“我们越剧《海上光启》的海报图案是:茫茫大海,一艘小船朝向远方的光亮启航……在我心目中,这一束光芒,就是上海文化精神的浓缩与赓续。它照见年前的徐光启,也照耀着年后的上海人追逐梦想、开拓创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未来我们将会持续打磨《海上光启》,让徐光启被年轻一代“看见”“听见”,使“徐光启”精神得以传承。我们愿意为奉献文艺精品矢志不渝。”上海如意越剧团团长童丽君说。

“在徐光启身上,能看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汇贯通。”

徐光启扮演者沈歆雯不仅是一位越剧“范”派艺术的传承人,更是一位专职的越剧院团推广人。她告诉记者:“整部剧的唱腔设计婉转清丽、表演诙谐幽默。研读剧本后,我最大的冲动是想穿越回那个时代,对徐光启先生道一声:‘您好,老师!’。每当这一声‘老师’在心底响起时,我心里就有了这样一幅画像:一位务实、诚笃、仁爱、温厚的智者,一个丰富、多维、有趣的灵魂。”

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介绍,《海上光启》完美诠释了凝聚的力量。

梁弘钧介绍说,《海上光启》不仅是为了向先贤致敬,更是希望能借此来弘扬“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的理念。

“在今天,传统戏曲传统文化更需要大家‘合力’的时代,通过‘手牵手’这种聚拢方式,更多地为越剧、为传统文化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出1+12的效果。”

作为静安区北站街道的挂牌艺术基地,上海越剧院历来都非常重视戏曲进基层、进社区工作。

梁弘钧告诉记者,上海越剧院和静安区、北站街道有着非常多的紧密合作。“越剧的发展传播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不论是微电影也好,演出也好,包括戏曲教育普及都落在静安这片沃土上,我们在和静安的合作中获益匪浅。未来,双方还会有更紧密的、更持久的合作,将对越剧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推广带来全新的面貌。”

今年正值越剧改革80周年,又是袁雪芬大师诞辰周年。梁弘钧坦言:越剧永远在前进的道路上,创新、变革、对自我的不满足永远是越剧人的精神内核。

梁弘钧表示:“对越剧院来说,要更多地打造自己的强劲团队,把我们新晋中生代、新生代演员不断地推到更显著的舞台位置上去;同时打造我们新的观演市场,开拓不同的舞台空间,包括剧目创作、观众培育、市场发展,创造出一片与众不同的越剧天地。”

-11-:32

来源:上海静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