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为艺术奉献自己一生的艺术家不胜枚举,京剧梅兰芳,黄梅戏严凤英,越剧袁雪芬等等艺术家们都为艺术奉献了自己宝贵的一生,因为她们的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才有了今天百花齐放的艺术盛景。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位业越剧艺术家,她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越剧,并且终身未婚,是一位真正将自己嫁给了越剧的人民艺术家。
她是越剧尹派艺术创始人尹桂芳,是同辈口中的“尹大姐”;是戏迷口中的“尹皇”;是后辈口中的“太先生”,一生秉承着“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的宗旨,为越剧事业贡献了自己美好的一生,无怨无悔。
在太先生晚年一则采访中,虽然已经口齿不清了但一提起尹派,提起越剧,她眼中有光,心中希望,是爱戏爱到骨子里的“戏疯子”
尹桂芳,年生于浙江新昌,10岁起进科班学戏,12岁进入大华舞台,初学花旦,15岁正式改演小生。初期其扮演的大多是传统男性气质浓郁的小生,如陈琳、吕布等角色为主。
早年随戏班子辗转各地演出,居无定所,与年,开始进军上海,加盟“永乐戏院”,后又在“同乐戏院”演出,并逐渐转小生,称为台柱子,与竺水招,傅全香等花旦一起搭档演戏。
年与黄金搭档竺水招一起成立芳华越剧团,落座上海,芳华后举团迁往福建,在毫无越剧土壤的福建,落地生花。
其技艺精湛,品格高超,艺德出众,姐妹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尹大姐”。年,越剧观众投票选举“越剧皇帝”,色艺双绝、德艺双馨的尹桂芳荣登榜首。
邓颖超曾说:尹桂芳是越剧界名副其实的大姐,她品格高超
一直以来,她都积极从事越剧改革,在不断撷取越剧同行的演艺精华的同时,也向京昆各家取经学法,同时还从话剧和电影中吸收艺术营养,她结合自己的条件,博采众长,刻意求新,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新流派---越剧尹派,在越剧艺术史上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
尹派唱腔清丽高雅,深沉婉转,缠绵柔和,以纯朴隽永、缠绵温和见长,其靴子功和眼神功令人拍案叫绝,其起腔如《盘妻索妻》中的“娘子......”;《红楼梦》中“你叫啊......”等都非常具体特色,结合人物情感“字重轻腔,以情带声”。
著名戏剧评论家沈祖曾说:“尹派的神韵,近似吴门画派中的淡墨山水”
在她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排演了上百出剧目,代表作《沙漠王子》《盘妻索妻》《红楼梦》《何文秀》《西厢记》《义救孤儿记》《屈原》《江姐》《信陵君》等,成功地塑造了无数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的许多唱段广为流传。
有专家如此评价尹派艺术的特征:“阴柔美与阳刚美的浑然一体,要柔有柔,要刚有刚,刚柔相济,才是尹派艺术的完整概念
越剧界有十生九尹的说法,尹派是目前小生流派中学习者最多的。其主要在于受尹桂芳所扮演的小生俊美潇洒、风度翩翩、唱腔软糯温情的影响。
有人评价道:“尹派就像一个绅士,很讲究外表礼仪,注重自身形象,中规中矩,演唱沉稳深沉”,这跟尹桂芳的嫡传弟子王君安及其贴合。王君安是太先生亲自带在身边手把手传授的,有人称王的尹派是除了尹小芳之外最正宗的尹派了。
对于传承,戏曲主持人白燕升老师这样说“把我揉碎了成你”,这“是继承与发展最形象的表达,更是艺术创造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从而为我所用自成一家的最好注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与传承,尹派在一众尹派弟子的不断努力下,一代又一代不断发展壮大,虽略有瑕疵,但尹派弟子,在力所能及地为尹派艺术的发展添砖加瓦,无论是尹小芳的亲传与带教,还是茅威涛的另辟蹊径的创新,还是说王君安对于传统尹派剧目的传承,每一个尹派弟子都在尽心尽力。
而今活跃在越剧舞台上的茅威涛,赵志刚,萧雅,王君安,张学芬,张琳,陈丽君,余少群等,都是非常优秀的越剧演员。
很遗憾,太先生年3月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间里,永远地离开了了我们,据悉在太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除了亲朋好友,尹派弟子之前,还有数千名热心观众,闻讯赶到现场,将龙华殡仪馆大厅里里外外挤得水泄不通,两扇玻璃大门都被挤坏了,一些戏迷,在太先生的遗体前,伤心痛哭,久久不愿离去,戏迷们对这太先生的热爱和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尹皇百年,越剧曾经有你,艺术之幸事。
你喜欢这样的越剧皇帝吗?你喜欢尹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