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美好时光驾到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上海越剧院演出的《孔雀东南飞》,由范瑞娟、傅全香主演这个戏,她们俩有近三十年未演了。范瑞娟是越剧著名小生,唱腔纯朴宽厚,凝重文雅,独树一帜。而她的唱腔真正成为具有鲜明个性和完整风格的“范派”,那是从四十年代开始的。这期间正是越剧从四工调发展到尺调的阶段。范瑞娟越来越感到,原来的唱腔旋律太简单,板式不丰富。于是,一个研究、改革越剧唱腔的想法逐渐形成。脍炙人口的“山伯临终”,就是她用首创的弦下调演唱的。在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她饰演梁山伯,表演温厚典雅,情真意笃,享有盛誉。
上海越剧越剧表演艺术家带去的是优秀保留剧目《打金枝》。由范瑞娟演驸马郭暧,吕瑞英演公主,张桂凤饰唐皇,陆梅英扮皇后,她们配合默契,真是珠联璧合。该剧是一出中型戏,有十多个角色,可这次出访只有四个演员,虽然她们对戏的场次作了剪裁,但两个官女必不可少,怎么办呢?她们灵机一动,由代表团里歌唱和舞蹈演员顶上去。她们手提红灯越剧名家艺术生涯扮演宫女,倒也演得挺好!没有伴奏乐队,就用卡拉OK音带。演员还要自己搬道具、梳头化妆、着服装,这对从艺数十年的著名演员来说还从未碰到过呢!但她们不怕劳累,相互帮助,努力完成演出任务。
音带艺术代表团赶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当晚,狂风呼啸,大雨倾盆,就连几人合抱的巨树也被刮得摇晃不停,据90多岁的老人说,这是当地百年不遇的大风暴。但华侨热爱祖国的艺术,他们顶着狂风暴雨,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演出。为了满足华侨的要求,在深夜十二点,艺术团接着又演第二场,侨胞和外国友人一面观看一面鼓掌,气氛十分热烈。专程前来观看演出的布鲁塞尔市副市长,在演出结束后走上舞台向演员们祝贺。他对越剧表演艺术十分赞赏,对化妆和服装尤为折服。这里有不少华侨是浙江人:“我们有几十年未看到祖国的戏曲了,今天听到乡音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回到祖国一样。”
艺术代表团那就是要把戏曲和话剧来个“嫁接”,通过艺术实践“嫁接”出一个新的品种一新型的越剧。它会使观众的层次起变化,参加的人员也起变化。陈鹏作为一个参加搞越剧改革的新文艺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导演工作对剧种发展具有的重大作用。他曾深有感慨地讲:“我们在搞越剧改革和探索新的表演手段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走过弯路,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曾一度在古装戏中废除水袖,用钢琴和西乐队伴奏,这条路走不通。不管我们有过多少设想,但“两嫁接”的想法始终未变。后来我们又请昆剧老师传授优美的舞蹈身段,而是边实践边总结经验教训,勇于探索,坚持革新,团结协作,不断前进!
话剧当然,搞越剧改革要把话剧、电影的现实主义表演手法和民族戏曲的传统表演手法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更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善的。后来他们才逐渐明确,逐步形成一条原则:必须搞好综合艺术。长期从事越剧编导的著名导演吴琛曾说:“如果越剧的单项与其他剧种比,唱比不过京剧,舞比不过昆曲,演比不过话剧,但越剧走了综合艺术的道路,却赢得了大量的观众,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越剧的编、导、演、音、美善于吸收,是越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小编在想,如能用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演员定能更好发挥越剧抒情优美的特色,这也是剧作家塑造敫桂英形象的神来之笔。
民族戏曲当时,服装设计师也与我们一起研究,决定让敫桂英一身素妆,判官红脸红袍,小鬼青面黑衣,这样人物服饰鲜明,边歌边舞,效果必然不差。他们后来又请昆曲老师薛传纲来设计和传授舞蹈身段动作,这样《情探》中的幕外戏“行路”由于导演陈鹏富有创造性地将它处理成一出整场戏,使全剧增色不少,这样的处理法,在其他剧种中尚未见到。导演陈鹏为此深有感触地说:“假如当时傅全香不同意,我要这样做就难了,但我们在认识上有共同点,傅全香的性格好强,业务上又非常有进取心。”小编一致认为,艺术上要有创造性,搞戏贵在有独创,正因为我们观点一致,所以我们的合作总是默契。
舞蹈搞艺术的人,毕生中要花很多精力搞创新,编导和演员合作搞戏,在吸收前人的经验时应吸收别人好的东西。这是艺术规律,什么人掌握了这条规律,就可得益匪浅,创造出高水平的艺术品。傅全香也曾深有感触地说:一个演员的艺术成品,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是汇集了许多人的智慧。我和导演陈鹏长期合作,觉得他为人作风民主,比较内向,话虽不多,但头脑较冷静,在艺术实践中,他也总在探索和追求新的东西,他是导演,但拍戏时又不使人明显看出自己的导演手法,而是只有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团结协作才能搞好戏剧事业。
参考资料:《中国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