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是越剧。
《西厢记》简介
《西厢记》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该剧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年)。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西厢记》的作者简介
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西厢记》的人物介绍
崔莺莺,出身名门贵族,是个美丽而有才情的少女。在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中,她内心强烈地追求着爱情和幸福。她和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中相遇,张生的痴情和才华博得她的爱慕,但相国小姐的身份和她所受的教养,使她感到不能自由表达爱情的苦恼。
张生,在普救寺英雄救关,绞尽脑汁争取爱情,终于爱情有望,却遭崔夫人拒绝,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张生迫不得已,只能赴京赶考,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未遇莺莺时,张君瑞“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遇莺莺后,他胸有成竹,胜券在握,最终“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
拓展:越剧简介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和“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之称,国外将其称为“中国歌剧”。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