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陆遥
最近,越剧《钱塘里》已经在各个舞台上进行试演。她们走入杭州西站建设队伍,走入大学生中,接受专家学者和观众的检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红侠——
《钱塘里》是一出充满了烟火之色和轻灵气质的作品,都市的生存困境与人性的光彩在这个简洁明快的故事里都能够看到,更为可贵的是这部作品在以艺术的方式映照现实之时,也以艺术的方式提供了社会需要的和谐价值与精神的慰藉。
故事与情节并不复杂,符合戏曲表现的规律,同时也不因简洁而单薄。出场的人物不多,但有都市生活的典型性和群像感。唱词的写作从生活化的原则出发,并未一味追求华美,但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戏曲情境和人物的性情。
中国艺术报新闻部副主任、著名青年评论家郑荣健——
剧中人物的个性比较鲜明,如方小米诚信善良、心思细密又沉不住气,陆亚飞行事干练、为人包容,金月芳本质善良而有些小市民情绪,老陆憨厚又有怕老婆的特点,诸如此类,城乡环境塑造的个性差异得到了丰富呈现,也给舞台表演提供了较好的行当搭配和细节空间。在守正中有所创新,而能发挥优势、反映新的生活内容和新时代价值内涵。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浙江大学教授胡志毅——
导演王延松在越剧现代戏《钱塘里》的导演阐述中把这个剧看作是“成人的童话”。我觉得这是王延松在谢丽泓编剧的这个戏中发现的“诗眼”。如果采用一般的现代戏的表演,尤其是女子越剧的表演,会和现实产生一种抵牾,但是导演发现了“成人的童话”,就使得这出戏摆脱了对于现实的模仿,而进入了童话的世界。
文艺报新闻部主任徐健——
《钱塘里》也是一部通过塑造人而书写一座城,进而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的作品。以往的同类题材作品,大都从城市的历史演进、文化积淀、民俗风情等方面,展现所在城市独有的精神传承与人文风貌,但该剧聚焦城市中的普通人,从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从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不同人的梦想、追求,从城市最基本的单位“社区”写起,体现一座城的温度,讲述一座城的今世,就显得别有意蕴。
中铁建工书记林航——
“《钱塘里》契合了当下社会的现象,有真实普通工作者的身影,说的就是他们的故事和心声,真诚又感人,十分的温馨。整个舞台,现代、动感,我以前没有遇见过,到底是小百花的功力。希望能多看到这样的演出,到杭州西站多走走多看看,让我们能更多感受到传统文化、戏曲文化的滋养。”
还有一些大学生看过演出后,发表感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