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边有个小卖部拥有这3种品质,即使事

年轻的时候往往按捺不住无处安放的心,躁动着,嚷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光是嚷嚷而已,说做就做,遂真正收拾细软,动身离开出生以来一直生活的地方,去往更广阔的天地。家乡自此是故乡。

许是习惯了故乡的一草一木、人情风味,记忆和感情很浓了,多少次午夜梦回,多少次仰天长叹,又是多少次突如其来的情绪激荡,故乡的一抹倩影总是浮现脑海,魂牵梦萦,念念不忘。

于是,那些远离故乡、文采飞扬的游子运用诗篇兴起一波思乡怀远的节奏。

异地旅舍,清寥的夜和当空皓月撩拨李白情思,绣口一吐,就家喻户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情此景,杜甫也不甘示弱,但听吟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许多人的意识里,自家的东西就是比别家好,诗圣眼中的月也不例外。

故乡留给游子的,不只是或深或浅的念想,也由念想生发一些别样思绪。黄鹤楼上的崔颢,极目远眺,望着日头西沉,江面烟波浩渺,不由得挥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就是这样,拥有时不珍惜,失去才觉弥足珍贵。可是故乡,不论你来与去,始终停靠那里,仿佛从土里生长出来,不弃不离。

既思乡,自异乡归来,想是欢欣的,雀跃的,大有圆梦的满足感。

宋之问意外胆怯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许是怕物是人非,这一问会敲碎完美的梦境;又许是想要自己揭开故乡朦胧的面纱,细心呵护柔软的思念。

有人说,回不去的才叫故乡。《云边有个小卖部》里的王莺莺不以为然,“祖祖辈辈葬在这里,所以叫故乡”。叶落归根,故乡是游子的根,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忘从何而来。或许也是如此,那些文人骚客才在诗中找寻各自的根,以文字或牵念或祭奠。

刘十三出生在云边镇,是王莺莺的外孙,立志发愤图强,走出小镇,去大城市创造美好未来。当他拖着行李箱踏上大学开学的征程,身后的小镇遂成为遗落在旧时光里的故乡。

那时的他,年少气盛,以为故乡是用来逃离的地方。直到大学,梦里多次呈现小镇景致,承诺牡丹的未来不过是把小镇生涯换了本日历反复描绘,才发现,故乡早已镌刻在他的每个细胞里,根深蒂固,挥之不去。

小说中,作者使用大量篇幅从人到物对云边镇作了一番详细介绍,点滴细节之中藏着几许值得称道之处。

01善良

不论善良是否与生俱来,拥有善念,与人为善,何时都不算晚。

外地人王勇在云边镇开了一家家具店,引来不少人向他借钱,立下借债字条。之后,妻子病中坠河自尽,那些无法兑现的字条沦为一沓没有任何用处的废纸。

双重打击接踵而至,王勇疯了。水库边一个简易帐篷是他和女儿球球的住所。

云边镇小学老师曾为球球上学集体募捐,父女俩不要,说要自己赚钱挣课本费。

镇上人家有收养球球的意愿,为了王勇,球球不答应,遂出现年幼女童在云边镇“骗吃骗喝”的一幕。对此,小镇居民并不介意,似乎默许这一行为,平时给球球十块钱就完事了。

城里混不下去的刘十三回云边镇推销保险,阴差阳错成了球球“碰瓷”对象。他不知球球底细,原本打算咨询王莺莺,揭穿球球伪装,摆脱她的纠缠。哪知王莺莺和其他小镇居民一样,未做任何解释,默许球球白吃白喝,并让球球称呼她太婆,宛如一家人。

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善恶往往同时并存。

毛婷婷的弟弟毛志杰靠卖盒饭谋生,嗜赌嗜酒,常常跟毛婷婷要钱并对她拳打脚踢,简直人渣一个。

就是这样一个人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

王勇背着一箩筐羊粪到学校给球球交学费遭驱逐。毛志杰见他蹲在学校外面,便拿起盒饭放到他跟前。王勇把盒饭洒了一地,伸手抓起混有泥土的米粒往嘴里塞,毛志杰示意他别吃,重新添置了一份。

对弱小无助者施以援手,像黑夜里的一把火,照亮你我;又像冬日暖阳,沐浴柔和的光辉,由外而内,温暖人心。

善是自发的,无需提醒,一旦活泛,举手投足间弥漫善的芬芳。

只可惜,王勇在储蓄银行作乱时被警察击毙,球球成为孤儿,被送往福利院。

刘十三和球球相处,已经有了感情,球球被带走,自己没有领养资格,眼里尽是无奈与不舍。此后刘十三去福利院当义工,又带球球去智哥的“演唱会”,善良得以延续。

02随遇而安

刘十三高考过后,只过年回老家一趟。

这期间,云边镇没有追随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虽有所变化,基本还是老样子。岁数比刘十三还要大的面馆照常经营,千禧年以前流行的越剧如今重现小镇,依旧引起人们极大的热情。

城市化浪潮中,云边镇没有完全失去自我,一些年代久远的东西仍保留着,一见如故的亲切感依然。

许是这种慢节奏的熏陶,小镇居民只在乎眼前,不看未来,一餐一饭,一日一夜,温馨而从容。

刘十三回到小镇,只要早上十点之前醒来,定能赶上王莺莺做的早餐。这样悠扬舒缓的生活,程霜直呼“太温柔”。

是的,温柔。温柔之中不急不躁,不争不抢,氤氲一缕淡然,知足而心安。

记得王莺莺叮嘱来年高考的男孩,“不用非得什么清华北大,人怎么过,不都是一辈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一辈子怎么过,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活法,如何活,为何而活。

有人想活出价值,故此奔波;有人甘于平淡,接住命运给予的,不奢望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外的。

有人为获得奖金喜悦,有人为看见一朵花开喜悦。两种喜悦看似不同,对于有着不同活法的人来说,是不相上下的。

不是人人都能考取清华北大,不是人人都能过上同一种生活。人怎么过,在于个人价值取向。

随遇而安,在有些人看来,就是一种价值独特的活法。

看到一则故事:现年八十岁的章老太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生活能力尽失。大家闺秀出身的她年轻时受过良好教育,但脾气暴躁,一生争强好胜。另一位刘奶奶农民出身,一辈子和庄稼打交道,心平气和,随遇而安,九十岁的她依旧精神矍铄,身体健康。

两位老人,一位争强好胜,似乎进取心满满;一位随遇而安,似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但当人生暮年如期而至,两位老人的境遇有着极大反差。

争强好胜与随遇而安,作为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孰优孰劣,谁说得准呢?

03相信自己

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你觉得随遇而安有出彩的一面,其他人可能不以为然。好比刘十三。在他看来,以这种姿态对待生活,小镇没法发展。在云边镇,他感觉人生正在被腐蚀。

刘十三从小要强,把妈妈说的“考清华北大,去大城市工作,找一个爱你的女孩子结婚”视作人生目标,依着目标奋力前行。

说好考清华北大,虽然努力学习,结果被京口科技大学录取,未能如愿;

说好去大城市工作,但就在小城市求职都屡屡受挫,不见转正希望,几欲走投无路,结果被王莺莺用拖拉机拖回云边镇,工作阵地遂从小城转到小镇;

说好找一个爱他的女孩子结婚,却一厢情愿爱得死去活来,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女人和别人结婚。

实现目标的过程少不了磕磕绊绊,这些阻碍并没动摇刘十三拥有未来的信念。

他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