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星标找我更方便
第一时间看好文
它,穿越数千年历史,是流动的文化长廊;它,突破限制沟通南北,是活跃的水上动脉;它,连接江河湖海,是呼吸的黄金水道。中国大运河,这个承载着伟大抱负的超级工程,为中华文明带来了什么?大运河绍兴段西接杭州萧山,东连宁波余姚,作为浙东运河的核心区,千百年以来,这里一直充斥着小桥、流水、人家的的诗情画意。作为中国最早的立交桥,八字桥特殊在哪里?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又为我们讲述怎样的繁华故事?守望文化家园,传承历史文脉,本期《文化浙江大讲堂》为您讲述《大运河(绍兴段):古越文脉弥久长新》。
点击观看视频
八字桥与老街大运河在时间和空间的流淌中,形成了两岸缘水而成、应水而生的老街文化。老街的形成,也如同大运河一般,成为增进人类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渠道。它们在历史这条时间线上,演绎着一个接一个的故事。小桥、流水、人家,绍兴是典型的水乡,同时也是桥乡。粗粗算来,绍兴这块土地上矗立着上万座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桥梁,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八字桥。
八字桥位于绍兴八字桥直街东端和广宁桥直街交汇处,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据《嘉泰会稽志·桥梁》记载:“八字桥在府城东南,而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这里是三条河流的交叉点,南北流向的是主河,至今仍通船只,东西两侧则各有一条小河。宋代的工匠们非常聪明地利用了这里的天然条件,将正桥架在主河之上,副桥则架于两侧引桥之下。它跨越三条河流,沟通四条街道,巧妙地解决了复杂的水陆交通问题,清晰地记录下中国古代关于连接和跨越的智慧。
桥因河建,街因河生。八字桥发达的水路双交通体系,使得这里成为了人流与物资的中转站。昼夜不息的船只带动了八字桥街区的发展,造就了这个绍兴历史上繁华富庶的商业街区。如今,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也成为了浙东运河在绍兴留下的最好历史证明。
如今的八字桥老街似乎没有了昔日的热闹,但这里依然石板铺路,街河相依,家家枕水,户户枕河,有着城市中少有的慢节奏。这里保存下来的河畔老街,让许多老人选择留下,而也正是因为这些老人,八字桥历史街区才真正保留了它最原本的模样。
古纤道有河的地方就有船,有船的地方往往少不了纤道。绍兴的古纤道初为泥塘,到了唐朝,开始有了石塘路,当时由于运河水路漫长,江面宽广,负重之舟逆流而行,常常会被风浪波涛所阻隔,所以为了加快船速,人们就利用当时的塘路背纤行舟。到了明代,山东人李良出任山阴知县,他深知发展绍兴的经济文化乃当务之急,于是他下令疏浚河道,砌起石堤,并用青石铺就了专门的纤道,“自虹桥达钱清,自五十余里,塘以永固,田不为患”。而这个时期,古纤道的砌石规模和品位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得古纤道成为我国古代水利建筑的一大奇观。如今,它也成了“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让人们可亲可感。
沿着古纤道顺运河而行,郁郁农田间以小桥、人家,夕阳西下抑或晨起薄烟,在这古纤道上,你总能找到令人心动的画面。清代地理学家齐召南也曾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古纤道上的景色——“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
越剧与黄酒绍兴是个水乡,大大小小的乌篷船曾是当地的重要运输工具,来自民间的小歌班,沿着运河沿线演出,有时,舞台就设在船上。随着时间的发展,运河水的氤氲,加上江南的秀气,这些小歌班的演员在吸收了昆曲、京剧的表演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唱腔,最终发展成后来的越剧。越剧唱腔优雅动听,闻之沉醉,极具灵秀之气。
在绍兴,与越剧同样出名的还有酒。黄酒在绍兴的酿造史大抵跟建城史相当。据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酿酒业已经十分发达了,例如《吕氏春秋》就曾提到越王勾践“投醪劳师”的故事。到了五代,绍兴的酿酒业进一步发展,酒税成为当时国家的重要税收之一。宋室南渡后,绍兴城更有了酒满街头的形容。绍兴黄酒选用上等精白糯米作为主要原料,优质黄皮小麦作为酒曲,最关键的引子还是那一脉鉴湖水。
年,绍兴的黄酒小镇出现在了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名单上。小镇采取一镇二区的联创模式,共同展示了绍兴酒乡和水乡的文化特征。年悄然而过,或许对绍兴人来说,酒早已不再是酒这么简单,它更是一个产业,一种文化。
运河园古桥、牌楼、老宅石柱,老的物件记载着时代的记忆,镌刻着当地的文化基因。但可惜的是,在现代城市的建设发展中,总有一些老物件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大运河也是如此。20世纪末,各地运河出现航运功能下降、航道变窄等问题,部分河道淤泥深厚,大型航船甚至无法通过。此外,运河畔的文化资源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凋零。这时,如何溯流而上、保留时代的记忆,成了我们急需考虑的课题。
生于水畔,长于水畔,绍兴人的亲水情结浓厚,视运河文化保护和传承为己任。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绍兴就先后建成了环城河、运河园等沿运工程,并通过水环境整治让它们成为生态、文化、景观长廊。其中,运河园以创新思路收集、整理了运河沿线散落的文化资源,建成融历史、文化、风情、生态于一体的六个景点。年,运河园工程还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授予优秀园林古建工程金奖。
水利源于河道工程,为人类的生存繁衍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时代进步,河道工程防洪、排涝、灌溉等基本功能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下水利工作的要求。新格局下,治水的内涵和外延需要不断拓宽和延伸,包括环境整治、区块纽带、生态景观、文化传承等新内容都将被纳入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中。
千年逝去,浙东运河沿岸沧海桑田,曾经鲜活的人事物慢慢归入了历史,但是浙东运河却并没有就此没落。今天,浙东运河畔仍留有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同时也谱写着前进的现代新篇章。
文字内容根据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文化浙江,锦绣华章!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浙江新闻频道,每周日晚21:20推出文化专题节目《文化浙江·大讲堂》。
更多内容点击?大运河畔的越地长歌?这是一座“八水汇聚”的城市!?这个古镇天下难寻美到“水晶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