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来自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最直接的翻译是知识产权,IP本身可以指代一个故事,一种形象,一种流行文化甚至可以指代一个人等。IP一词最先用来表示影视剧改编成的游戏,随后渗透到影视业领域,形成了泛娱乐化的概念。IP更多是指适合二次或以上改编开发的文学等素材。确切的说,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IP,是拥有一定知名度、有潜在变现能力的素材。
“影视IP”是指在有一定粉丝数量的国产原创网络小说、游戏等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其背后成千上万的狂热粉丝和他们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从根本上为影视IP市场化发展注入动力。
从“IP万能”到“IP失灵”,从爆发式增长到跌落神坛,从泡沫被挤出到内容价值重回首位,影视IP的价值正被整个市场重新审视。探析影视IP的发展变化进程,有助于理清整个行业的“木桶短板”,及时发现并探寻解决之道,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IP万能论”到跌落神坛
影视IP伴随着中国影视剧的发展不断裂变,一部影视IP史即是一部影视发展史。
一直以来,文学作品的改编都是影视剧本的重要来源。于年6月15日播出的《一口菜饼子》,正是根据《新观察》杂志上刊登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也是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
(《一口菜饼子》剧组合影)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金庸的小说陆续被搬上银幕。年在《香港商报》连载的《射雕英雄传》转年被峨嵋电影公司拍摄成了粤语版《射雕英雄传》,并开发拍摄了《碧血剑》。进入六十年代后,伴随金庸小说不断在报纸连载,商业价值被发掘,峨嵋电影公司又陆续拍摄了《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与《飞狐外传》等。紧接着,《倚天屠龙记》被豪华影片公司和福禄影片公司改编为电影。
六十余年来,金庸的小说作品历经无数版本,成为经久不衰的影视IP素材。据时光网的数据统计,金庸作品改编及衍生出的影视剧共部(包括已拍摄未播映,电影上下集以2部计算),其中《倚天屠龙记》16部、《射雕英雄传》15部、《神雕侠侣》14部(另有1部动画片),为观众打造出了一个极有辨识度的武侠世界,塑造了一代人的回忆。
(年《射雕英雄传》宣传海报)
提到中国影视剧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四大名著的影视化。《红楼梦》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它杰出的艺术成就为后世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素材,历来以《红楼梦》题材创作的诗词、绘画、戏曲、电影、电视剧不胜枚举。就影视改编来看,在大部分观众心中,年王扶林执导的央视版电视剧《红楼梦》,年谢铁骊、赵元执导的系列电影《红楼梦》以及年李少红执导的电视剧版《红楼梦》最为大众所熟知。在此之外,《红楼梦》还被多次改编为越剧电影、京剧电影等,学术界甚至因《红楼梦》丰富的思想内容以及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以此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有的现象。
(年电视剧版《红楼梦》海报)
同样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多年以来,影视市场上《西游记》的影视改编作品不绝如缕,且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其中,杨洁执导、六小龄童等主演的年版电视剧《西游记》,由刘镇伟编剧执导、周星驰等主演的电影《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都可谓成功之作。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作为经典文学国粹,在海内外同样拥有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