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诸暨西路乱弹传承人陈祖明有哪些故

北京哪里湿疹医院好 http://m.39.net/pf/a_9150611.html

陈祖明先生,“诸暨西路乱弹”的传承人、而且是诸暨市当时目前唯一一位。

他是姓陈的,陈祖明,从小喜欢拉拉唱唱,都没有师傅的、自学来的。解放以后,他积极参与村里的儿童组织,把各村的儿童组织起来,斗地主、斗反革命,后来镇里也看重他,乡里当宣传股长、一直搞宣传,他文艺工作搞得出色,让他去杭州戏曲学校去培训,培训的时间是三年,等到后来,又要支援农业了,自己的户口又要迁到乡里,结果他一直找到文化馆里,文化馆里有一个曲艺组,就没有写写的人,他是会写的,就要他去曲艺组让他先考,他就自拉自唱。曲艺组刚刚弄起来的时候西路乱弹要成立了,那戏曲自己也喜欢的,以前只有班社、班主、行头等这些东西都是以前国民党时期的称号,我(他)们知道就是诸暨西路乱弹,西路乱弹是这样,原来是同一个剧团的,在金华,两兄弟发生矛盾,你是东路剧团,我就往西面去发展,到这儿来收一批人,发展一个西路乱弹。诸暨西路乱弹大概是年的样子成立,当时他们一调查,诸暨西路乱弹当时还有十几个人,最大的当时是83岁,还有些是五、六十岁,剩下的老师傅后场凑凑起来有四个,那后场就不成问题了,他算上去五后场在了,演员有老生李才标,小生王天目、乐队王梅堂,板胡也是杨瑞安,五巨头基本齐了,旦也有,小生也有,老生也有全都有,就是要培养下一批,文化那时很重视,当时是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政府还要拨款,把西路乱弹办好,那时诸暨县县长何文隆说,好的,西路乱弹我听说过,好的,西路乱弹在历史中,东路、西路是两兄弟,金华方向是东路,就是现在的婺剧团,西路是绍兴地区以诸暨为主的,在农村里排排演演的,领导要继承下去,所以宣传部下命令在诸暨市城区招一批学生,刚刚小学毕业要去读初中的,招了20多个人。当时小批的十五六岁、十二三岁都有的,大批的都是老头子、也凑起来了,所以就是专门培养小批,早上起训练,啪啪啪翻跟斗,等到都学会了,学会之后他们就去外面演出了,他正式编制在西路乱弹的乐队中。当时陈祖明他主要是去学后场的,然后是板胡、叠板,他们说你要去找个师傅,王万焕师傅就说我带带好了,主要教他打击乐、叠板,师傅凶是很凶的,自己喜欢酒喝喝,喝醉就要被打的、头上要打的。他到西路乱弹后,这批老师傅让他他吃了很多苦,这批老师傅啊、他们铛铛的,他们是这样弄的,那“我(他)们”要根据他们念的声音、曲子要翻出来,当时文化馆用相当工夫,老师傅唱酒也喜欢,先让他们喝酒,“我们”就让他们念,我们就这样翻出来,这些曲调。西路乱弹曲种有三十多个曲种,有些基本是不用的,有些讲的难听点是乡下的小调,他们基本的曲调、西路乱弹正宗的曲调是三五七、曲调是哆嗦调,乱弹的意思就是曲调比较多,但是曲调多都是按照宫尺调的,是这样的、是这种东西。他先开始敲小锣,师傅他一把高的椅子,那时候他就把手靠一起,他就这样先学小锣,师傅嘴巴教过之后再按照艺术的水平来敲,叠板也要敲的,锣也是怎么样拿,还有方向,叠板的形式呢,这样不能弄的,这样也不能弄,一定要平行,教是教得很好的,陈祖明他就根据他讲,他嘴巴念给他陈祖明听、锣鼓经,他讲过之后,自己就敲,敲得不对的话,反正要打的,这样边学边唱戏的,这样么做到老学到老,到后来为止,他们年歇掉的。

他们排了一个《哪咤闹海》,这本戏他们自己编的,这个戏一做出去,两个月都是客满的状态,同山来看的人带来了粽子年糕,过去都是走走来看的,一年到头演的,农忙时就不演的。他们到农村里演,先开一张文教局的介绍信,告诉他们我们要来你们这里演戏,送戏下乡,肯定是先跟村干部说好,基本上有十个台,一个月戏文安排好了,他们就开始演出了,过去都是拖拉机、然后步行,一担担东西准备好,先跟村里的干部联系好,民兵、治安都搞好,演出看戏文是场场满的,有些地方是上午也让他们演,但上午他们不演的、要休息的。群众对西路乱弹的热情是很高的,他们主要是演半文半武的戏文,像《打登州》、像《斩金堂》、像《保安寺》、像《青石岭》等,有六七十出戏,这些是老戏,后来我(他)们新时代来了,他们又编了《红灯记》、《沙家浜》、《社长的女儿》、《两坛陈老酒》等,也有十多本现代戏,他们到处演演,都受欢迎的。文化大革命之后合并为诸暨文工团,文工团又分为三个组,一个组是越剧,第二组是西路乱弹,第三组是曲艺、说说唱唱的,结果说说唱唱跟不上,他们西路乱弹和越剧依旧一个东边演、一个西边演,越剧有时北京上海也去外面演的,“我们”不去的,他们去外边,“我们”就在这里演演。年他们领导倾向于越剧,所以把他们这批年纪大的都分流掉的,因为这批人分流出去之后,枫桥的越剧新班可以补充进来,西路乱弹也因此一下子全没了,留下来的老演员他们也变成了越剧演员,他们也唱越剧了(西路乱弹)剧团散掉了,散掉了就不做了、不做了就没得听了、就歇掉了。

年之后他分配到供销社,供销社停掉之后,他做游山艺人,要么卖梨膏糖、要么卖其他的,生意也是很好的,接下来搞剧团、农村里的剧团,有好几个都搞了,蒋村也去搞过的,王家堰也搞过的,他专门搞农村剧团,西路乱弹是他们不需要听、他就不讲的,他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开心就唱两句,别人会问你唱的是什么东西呀,他说是西路乱弹。当时他们剧团有团规的,旁人不可以唱的,旁人唱的话,对老师傅教的影响力会差,自己就是听听,所有的曲调就这么几句,二三十种曲调,听听也听会了,他觉得是西路乱弹好,它有高腔、有文武,能够吸引群众和观众的。越剧是平软、很平缓,西路乱弹像我们吵架就是骂人,越剧像一边是苏州人,意思是这样,软趴趴的是年轻人喜欢看的,他们这些男人老年人喜欢看西路乱弹。诸暨人的性格配合的起来的,后来经常胡琴拉拉唱唱,这个东西也不是很好,最好锣鼓配一个更加热闹,锣声响、脚底痒,然后想去要一个人敲头场,想来想去,边想边拿笔画,图样打好,然后把木匠工人找来,木匠工人把架子给他做起来,钹么放在哪里、锣么放在哪里,这个架子做起来,然后日日这样敲,日夜敲去,日夜敲去然后很熟练了,6种乐器一个人敲。

年再唱西路乱弹就是到柯桥红风景区,你们绍兴有绍剧的,我们诸暨有个西路乱弹的,他们说那你不好唱唱看的,那他想我要练习过的,他自拉自唱,现在自拉自唱的人很少的,他是以唱为主、以拉为辅,那你们唱越剧自己就唱乱弹、西路乱弹。后来绍兴电视台、诸暨电视台,甚至省的卫星电视台都来拍电视的,柯岩唱了一年,一年以绍到西施故里来了,年到西施故里了,西施故里唱了四五年,年文化局宣明生要西路乱弹的剧本,他说有些是自己回忆回忆,他们正式的要的话,自己要去采访的,他自己只有几个剧本会写,五个剧本会写的、写得出来的。他五个剧本写出来,四个剧本一个小调,他口吐工作人员他作曲作下来。他在文化局的支持下,自己能够传承的,徒弟他收了两个,手把手教的,先是胡琴、从头到脚基础打好后,之后教他踏脚锣鼓,乐器的敲法都教给他了,什么诀窍都教了。他认为西路乱弹一定要传下去的,什么原因呢,因为文化部门下了那么多措施,而且在十里坪建了一个西路乱弹基地,那边人才也有的,而且演出基本是曲调改一下,主要是继续传下去,不要半途而废,他想十里坪党委村委一定会支持的,还有文化部门下一定的措施,把西路乱弹在十里坪生根发芽。

作者/来源: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