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唯若能夺得韩国电影大钟表奖,就能集齐韩国三大影帝(百想)、青龙(大钟)、《春史》《釜日》《影评》(影评)。汤唯今年43岁,荣获韩国青龙奖等5座影后奖杯,也是首位在韩国获得这么多荣誉的外籍演员。
当然还有一些消息滞后的网友一脸懵:“什么?之前被群嘲过、封杀过、几乎销声匿迹的汤唯,竟然在韩国影坛大杀四方,到了要夺大满贯的地步?”
在韩国的颁奖台上,她用中文气定神闲地说:“我以后还想要拍出更多的作品,请你们来看。”可曾几何时她曾经在最红的时刻跌下了神坛、遭到强烈抵制。在内娱消失的这几年,她是怎么在韩国火起来的?
韩国人真是爱惨了汤唯
韩国人对汤唯的喜爱程度,可以从《分手的决心》开始,再到好莱坞,再到戛纳。朴赞郁,是韩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导演。他的代表作有《老男孩》,还有《小姐》,很多影视明星都想要出演,不过朴赞郁的眼光太高了。可是对汤唯,却完全不一样。朴赞郁自诩为汤唯的粉粉,对她赞誉有加。而朴赞郁的御用编剧郑瑞景,《分手的决心》的剧本就是完全冲着汤唯打造的,所以这部电影的人物,就是根据汤唯本人和以往影视中呈现的形象进行艺术创作的。可以说,这是韩国最顶尖的创作力量联合起来,为汤唯量身打造了一款作品。
其实,对于电影《分手的决心》韩国观众褒贬不一,有人说,这部作品太过晦涩,看了实在催眠。也有人说,这是朴赞郁的最佳作品。但是韩国人对汤唯魅力的肯定却是惊人地一致,大部分人都不是冲着剧情来的,而是冲着汤唯来的。“汤唯太漂亮了。”这已经不是韩国人第一次对汤唯那么着迷了。汤唯和玄彬在年的《晚秋》中的合作,穿着一件米色的风衣,忧郁中带着几分洒脱,深深地印在了韩国人的心中。
众所周知,韩国人在审美上是很挑剔的,在“人均建模脸”的韩国,最不缺的就是美女。但是,对于韩国人,汤唯是一个特例。在韩国,所有的女星都是“水光肌”,汤唯从头到脚都是那么地淡定从容,那么地与众不同。英语,韩语,中文三种语言的流畅转换,在韩国的颁奖典礼上也为她增添了几分别样的魅力。在韩国人的眼中,“汤唯”是形容词般的存在。
内地娱乐圈,曾经容不下汤唯。
汤唯生于70年代后期,生于杭州,她的爸爸是个画家,妈妈是一个越剧演员,她自幼就受到了音乐和音乐的影响。然而,她在艺术道路上的坎坷,三次落榜,最终被录取的时候,汤唯已经21岁了,而章子怡则是在《卧虎藏龙》中饰演的“玉娇龙”,在国际上一炮而红。她起步晚,容貌也不是那个时代的主流,所以,在同班同学都在拍戏的时候,她就只能出演电视剧了,所以,她的机会很少。直到年,李安这个好莱坞的华裔导演,才在众多面试中看中了她,并担任了他的新电影《色·戒》。
事实证明,李安的眼光确实很独到,《色·戒》上映后口碑和票房都大获成功她不但拿到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熊奖”,还拿到了汤唯出色的演技,拿到了金马奖。一夜之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女N号”,一跃而上,一跃成为华语影视圈的当红女星。然而随后,一部未删减的片段曝光后,舆论纷纷涌来,有人说她是靠着自己的身体才上位的,还有人说她和男主、导演之间的绯闻。总之,在男女关系上,她总是与床戏挂钩。各种负面的评论像是雨点一样砸在了她的头上,她的代言被叫停了,没有人敢继续跟她合作,她只能暂时退出娱乐圈。一夜成名,但很快就“跌落神坛”。
不过,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她决定去国外深造,去英国伦敦的音乐与戏剧学院进修。听说那个时候,她的生活非常艰苦,她的学费都用完了,放学后还要去街头卖艺,去餐厅洗碗,赚点钱。不过,她挺过来了,她觉得为了自己喜欢的演艺事业,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当她重新回到大众面前的时候,汤唯很想把自己所学的东西都拿出来,但她发现,她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野蛮生长的力量
在很多观众眼里,“激情戏”和“大尺度”是汤唯抹不去的标签。她努力突破过,也提名过很多奖项,只可惜止步于提名,是一名妥妥的大花手守门员。但在顶级导演眼里,“她很难读懂,她就像一个深渊,一口深井,她就是有这种深度能让你保持好奇。”
汤唯的另一个名字是“城市农夫”。她热爱种菜,最快乐的瞬间是,“走回家的路上和老公一起啃了八根黄瓜。”不拍戏的时候,她会刻意地让自己放松,让自己亲自动手做些事情,对演员来说,接地气的生活很重要。也正是这种松弛的生活,让汤唯积蓄了足够的能量。她可以不必和流量明星争得头破血流,因为她们有各自不同的舞台。
反观近些年内娱,海清抱怨中年女演员除了演婆婆妈妈,已经无路可走。为了生存,章子怡也要演古偶;灵动的周迅硬要去《脱口秀大会》当领笑员。这些曾经风格迥异的优秀演员们,似乎必须将自己标准化,直到面目模糊。而汤唯,43岁,却像是另一条路,连顶尖的大导演都要追着给她导戏。而在《分手的决心》之后,孔刘、朴宝剑等着与她合作。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演员也是一样,她一定会对自己的角色有自己的理解。不同的时节相遇会有不一样的阴晴,不同的角度观看也有不一样的圆缺。把她放在她最舒适的位置,然后静静欣赏。而不是让她去走一条,她并不擅长的独木桥。也许这就是观众对汤唯最大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