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梦计划”中华文化送给海内外的你。历史在迭代的废墟下嘶哑了声音,总有一些故事渐渐被人遗忘。却有这样一种古老的艺术,它在古老婉转的唱腔中百岁流金,万古垂芳,浓缩着历史的故事,传唱着一段又一段古老的传奇。
它就是中国的骄傲——戏曲
描金的台,柔和的幕,紧密的鼓点,惊艳的亮相,在钹碗锣鼓的配合下,在咿咿呀呀的唱段中,戏曲不知不觉已传唱千年。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经过长期发展与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京剧
京剧从全国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为榜首)。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代表剧目有:《玉堂春》、《群英会》、《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越剧
越剧,也称绍兴戏,是中国第二大剧种,被称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越剧发源于绍兴嵊州,先后在杭州和上海发展壮大起来,流行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汉宫怨》、《孔雀东南飞》、《穆桂英挂帅》等。
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代表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等。
评剧
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趋成熟。年以后,评剧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现今,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代表剧目有:《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
豫剧
豫剧,发源于中原(河南开封),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它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代表剧目有:《春秋配》、《黄鹤楼》、《桃花庵》、《天地配》、《铡美案》、《龙凤令》、《玉虎坠》《十面埋伏》等。
戏曲不同于现代音乐的喧嚣,隔离开社会的浮躁,它以沉静、精致的艺术歌颂着真善美的故事,鞭挞着丑恶的为祸者,在一代代梨园的传承中流芳,也必将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文梁悦美
赵馨责编
迪娜终审
刘潇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