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艺社专供越剧欣赏孟丽君后探病王文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皇甫少华的痴情,更表现于“后探病”,而他那种“生死追随”孟丽君的痴劲儿,也撼动了孟丽君。如果说在“前探病”里,他们只是开始真正的谈恋爱,那么在“后探病”里,他们是真正地得到了彼此的心灵回应。“后探病”是在金殿辩本之后。皇甫少华已经彻底心冷了,绝望了,真的生病了,而且是以为自己必会因此而死地生病了。他哀求父亲去再请恩师来看病。他的这个濒死状态,显然不是假的。其父皇甫敬千求万恳,甚至不惜下跪,终于换来了孟丽君的第二次探病,这就是我所称的“后探病”。“前探病”是皇甫少华相思病装重病以求与孟丽君一诉衷肠,为得是能夫妻相认;而“后探病”则是皇甫少华在金殿辩本被孟丽君狠狠打击之后的真病,但他去求孟丽君来探病,已经不是为了夫妻相认了,而只是为了解释:希望孟丽君不要误会自己,只是想告诉孟丽君,我并不是自私地想要逼你回归闺阁,我只是敬你爱你知你愿为你解忧。所以,当孟丽君见到皇甫少华的时候,他已然是一副完全绝望的样子,脱口而出的话就是“缘?只怕要等待来世了”。在这里不得不给编剧点个赞,这是巧妙地把原著名“再生缘”三字给点了下。在原著里,《再生缘》是《玉钏缘》的后传,这三字是说孟丽君和皇甫少华在《玉钏缘》里有缘,而在这一世再续夫妻缘。但在这个越剧版的孟丽君,是没有《玉钏缘》的痕迹的。这个“再生缘”恰恰是说孟丽君和皇甫少华今生有缘,却阴差阳错差点不能在一起,甚至只能指望来生,但哪怕如此都是彼此生死相随。皇甫少华和孟丽君的这份情,恰恰因为有了”再生缘“三字的因素,而越发地沉重而可贵。如此彻底悲观的皇甫少华,恐怕是孟丽君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吧。她下意识地想要安慰他,却引出了他一大段挖心挖肺的唱:“蒙恩师,来诊病”。这一段“蒙恩师,来诊病”的唱词,基本上由十字句和七字句组成,曹银娣老师在这里用的是弦下腔,确切说,是非常典型的“陆锦花”派的弦下腔。弦下腔的特点是凄切委婉,恰好把皇甫少华那种绝望悲伤的情绪表达了出来。这段唱前两句是表述了感谢孟丽君前来探病,随后两句表达了自己目前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潜台词,我请你来不是为了看病滴~随即,引入正题:我有两件即便是死也无法闭眼的憾事。皇甫少华的憾事是什么呢?两件,一是对不起你恩师,没有报答你,二是对不起孟丽君,害得她女扮男装无法回归。所以,哪怕我死了,我也一定要报恩——我希望我死后被剖开成2个身体,拥有两个灵魂,一个灵魂去向恩师你报恩,另一个灵魂去追随为我所深爱的孟丽君。这段唱的前半段,曹银娣老师以清唱起调,以中板慢的速度缓缓开唱,毕竟皇甫少华是重病之人嘛,能有力气说话不错了,语速自然是比较慢。但是到“一不曾……二不曾……”两句憾事的时候,皇甫少华情绪上开始激动,所以曹银娣老师在“少华死后若有灵”开始进入中板,速度加快,随后的这一段倾情表白,以中板的速度进行,突出了皇甫少华当时毫无犹豫的坚定态度,到最后“不了情”三字拉开腔幅,落调收腔。这段唱从唱腔到咬字到运声,充溢着满满的“陆锦花”派色彩,堪称是典型的陆派弦下腔,那叫一个动情动心啊!谁说“陆派”小生演的都是冷冰冰的角色?皇甫少华的这段痴情的唱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反例来说明哦!在现代人看起来,或许赌咒发愿或许可以不当一回事。但是要知道皇甫少华那是古人。在古人看来,涉及到自己死后灵魂那可是大事,不可以瞎说哦。别说古人了,看看《祥林嫂》就知道了。祥林嫂听闻自己死后,会因为自己嫁过两次而被剖开成2个身体,吓得跟什么似的,简直是日夜难安,一直到去捐了门槛以为自己死后不用背劈开了,这才安心下来。看祥林嫂的反应,就可以知道皇甫少华这句话的分量。也正因此,孟丽君被彻底震撼到了——这个男人,不仅为自己赌上了这一生,甚至连死后的灵魂都押上了——那可是真爱啊!孟丽君情难自禁地唱出了“听贤契一番真诚肺腑言”。孟丽君为什么要唱这段呢?第一,她被感动了,她想要回应皇甫少华,皇甫少华在诉说自己的心绪,她也希望诉说自己的心绪,让皇甫少华知道她的处境;第二,她想要诉说自己的苦衷,并作出作为孟丽君的真正表态。这一段唱前两句,简要表达了孟丽君此时此刻被震撼的情绪,也顺势引出了自己的感慨:我孟丽君何德何能能得到你这样的深情啊。这个时候导演给了皇甫少华的一个镜头:皇甫少华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深深叹息,这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是在告诉我们,皇甫少华心中有着无奈啊——你既然珍视我的爱情,为什么在金殿辩本里这样子对我?这也引出了孟丽君的进一步解释。随后,孟丽君对自己的以往做了一个简单总结,其实是在告诉皇甫少华,我在金殿辩本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无情冷漠——因为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啊!解释完误会后,孟丽君又斩钉截铁地与皇甫少华再定鸳盟:人如果还能活,我一定会和你结婚,要是我死了,我的魂也会伴着你!什么叫“生死相随”?这就是哇!所谓真情能令人死而复生,而在这里孟丽君回应的真情显然也让已经病重的皇甫少华为之精神一震。皇甫少华在这场戏里,因为病重,所以一直是躺着的。他只有三次起身。第一次是见到恩师来,唱着“蒙恩师来探病,好言好语慰我心”挣扎着起来,那是表示对恩师的尊重。第二次,就是这里了,他是情不自禁地被孟丽君的真情所感,而起身,仿佛在回应孟丽君的言辞。如果说,前面这一大段,是孟丽君作为未婚妻在向自己的郎君一诉衷肠,那么后面的一大段,则是孟丽君作为恩师在向自己的学生诉说情衷。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啊,之前孟丽君是被皇甫少华的深情所震撼,情不自禁地想要倾诉心曲,她的本身是孟丽君啊,当然会以孟丽君的身份来回应。但说了那么大一段,一来是多少还是回过神来了,二来是在皇甫少华这边当老师当惯了嘛,当平静下来,自然还是下意识以老师身份说话,三来也是在暗示皇甫少华现在还是不能相认啊。所以接下去的一段,她是以恩师的身份在激励皇甫少华——你不能如此消沉,你要有信心啊,虽然我现在还没办法力挽狂澜,但我一定不会变心的!当皇甫少华听到孟丽君如此深情的回应,也分明动了感情。他第三次情不自禁地起身,伸出双手,下意识就想要与孟丽君相认。但是为什么导演最后又给了皇甫少华一个很丧气的往一侧一歪的镜头呢?那是因为皇甫少华随即意识到,自己凭什么能和孟丽君相认啊?自己能挽回目前的局面吗?不能啊,所以他除了沮丧地往边上一歪,真的是什么都做不了。孟丽君和皇甫少华,因订婚而缘起,在“少华现身”一节里有了皇甫少华单向而孟丽君双向的情感交流,在“前探病”里有了彼此互动,开始谈恋爱,而到“后探病”里,两人开始真正的彼此理解,情感交融,最终定下了生死相随的爱情盟约。不过这一段内容除了探究唱腔的动情动听和两人的爱情互动,其实从孟丽君人物设计上来看也很有意思哦,不知道诸位有没有留意——孟丽君始终是以一个强者的身份来回应皇甫少华的。哪怕前半段她很无助地说“她自己也不知归何处”,但这句无助并不是为了表明她的无助,而是在解释她在金殿上为何会对皇甫少华如此冷漠。而到后半段,干脆就是以恩师的身份来说话了,哪怕是说“如今无有回天力”,她的立足点也是站在我要挽回这个局面,而不是我要你帮我挽回。一直到最后的表白,她说的可是”若是君子不变心“,君子是个中性词,但在古代没有特别说明的话更多的是指代男性的。也就是说呢,孟丽君自始至终都是自立自强,而不是攀附他人——这恰恰是《再生缘》原著里孟丽君的最大特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