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s://m.39.net/pf/bdfyy/xwdt/10月20日晚,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在江苏大剧院演出《红楼梦》,顾不得天气阴冷、寒雨飘落,很多观众依然走入剧场,享受一场红楼之约。资料图根据《红楼梦》改变的戏曲作品很多,有多个版本,各有差异。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的《红楼梦》为该团的镇团之作,最受观众喜爱。越剧版《红楼梦》共八场,从林黛玉初入贾府开始,围绕宝黛的爱情线层层展开,到最后黛玉焚稿而亡、宝玉出走结束。本人就单从这一版,做一些浅论。张小君饰演贾宝玉,潘巧巧饰演林黛玉,演员阵容强大。柔美婉转的越剧唱腔最适宜表现宝黛之间纯粹而动人心弦、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华美精致的舞台设置呈现出贾府“与别处不同”,精美典雅的妆扮服装为角色表演增色。整个剧场充满了江南气韵浓厚的迤逦之音,观众的情绪跟随作品而起起伏伏,似乎暗中流淌着一股回旋的感染之气。此版《红楼梦》已成经典,其优点无庸赘述。此外,还有两点值得做一番研究和讨论。其一,从文学巨著到舞台作品的艺术改编,保留了大量对比手法的运用。读过《红楼梦》作品的读者大体上都知道,曹公善用对比,越剧《红楼梦》中也采用了大量的对比,巧在突出表现人物、塑造氛围。人物设置的对比,薛宝钗劝贾宝玉用功读书、求取功名,林黛玉和贾宝玉在园子里共读《西厢记》。袭人和晴雯也有对比之意,袭人督促宝玉看书不要让老爷责备,晴雯却并不阻拦宝玉为自己画眉。角色性格的对比,宝钗劝说宝玉,宝玉对宝钗态度有变,宝钗依然保持大家闺秀之气,又借袭人之口说出要是黛玉断然会生气。宝玉挨打,薛宝钗来探望宝玉,两人入内看诗,笑声朗朗,而黛玉却因为晴雯没有听出来是黛玉的声音未开门而独自黯然神伤,掩面哭泣。宝钗持重迎合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黛玉性情敏感孤傲更追求自我个体的感受,两个人物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情绪渲染的对比,众人游园时贾母夸赞薛宝钗比自家的几个姐妹都要强,众人欢声笑语,接下来立刻就是黛玉孤身一人拿着花锄葬花,看到落英满地感慨自己寄人篱下无依无伴,前面是众人的喜,紧接着就是一人的悲,交叠出现。黛玉弥留之际,黛玉和紫鹃两人边哭边唱,音乐哀婉忧伤,但是时不时传来喜庆的声音,背景的颜色也两次呈现出代表喜庆的红色,远处是热闹的婚礼,近处是哀伤的死亡,更加衬托出了黛玉香消玉殒之时的孤寂和凄凉。归根到底,越剧《红楼梦》中这么多奇巧地对比还是归功于曹雪芹,也要感谢当时的编创人员在改编的时候灵巧的选取和保留下来,成就了一部经典之作,传唱几十载。其二,越剧《红楼梦》仅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没有表现出贾府的兴衰。这是戏曲作品和文学作品最大的不同。《红楼梦》是鸿篇巨著,不可能在戏曲舞台上完整的呈现,必然只能展现出部分人物和情节。戏曲作品仅仅保留了其中一条主要的线索——宝黛情,保留的人物也是为这条线索服务的。当然,回望历史,表现爱情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最安全合适的呈现内容。但是仅用此线索并不是《红楼梦》,《红楼梦》中贾府的兴衰才能表达出时代的兴亡。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为的就是写就兴亡之意,而非宝黛情殇。如果可以在几十载的越剧《红楼梦》舞台基础上,表达更接近《红楼梦》的本意,是否作品的立意可以进一步升华,也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和价值感。一曲红楼唱罢,花消梦去,爱恨成空,只有宝黛情、兴亡意才能在历史的长廊里久久回荡。通讯员顾瑜校对盛媛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