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太师一早进宫,去见他那精明能干识风云的妹妹太后。
看来朝堂之事,多半是他们兄妹二人商议决定。
太后也不容易,一个妇道人家,要带领协助像个孩子似的皇帝,身边没有人商量可不行。
皇帝看着就像是在抢玩具的小孩,不像是长大成一国之君的样子。
不过母后的话,他还是听的。
他还没学会近贤能,远小人,却知道要做个乖孩子,听母亲的话。
皇帝也是真的欣赏和喜欢孟丽君,看来孟丽君是讨得了太后和皇帝的欢心,当然还有一直帮她的太师。
这也是皇帝小孩子脾气,让人放心不下,需要有人把持一番的道理。
如果是明君,看到郦丞相是女人,马上联想到朝政,他会担心一旦放她回去成亲,国家大事谁来打理。
他会去问母后,看看从哪里留一个职位给原来的丞相。丞相到底是要职。
这个皇帝倒好,一看见漂亮女人,马上不懂得尊重,去抢玩具似的介入。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那是皇帝的职责。
那时候皇帝就不是皇帝了,成小孩了。
这才闹出荒唐的游上林以及天香馆。
太后早已知情,在她口中说出,丝丝入扣,条理清晰。
谁是谁非,就本溯源,如实呈现,一目了然。
果然是高层的能耐。
太后几句话一说,那就是高层的级别。
而且一开始她不偏不倚,从事实出发,这才有提及都是孟丽君惹出来的祸事之说。
魏太师既是在求情,也是在说明,事情是孟丽君惹出来的没错,可她不是有心的。
她的心在皇甫少华,人家的未婚夫身上,她要和人家团圆。
那是你儿子,也是我外甥,更是我们的好皇帝小孩子脾气发作,去介入抢玩具。
太后也开始同情孟丽君,跟高层说话,需要注意两点,第一说实话,实事求是,第二突出好的动机。
高层看人看事都有自己的一套,跟他们打马虎眼,那是行不通,还不如实话实说。
然后他们要看到价值。
能到高层,没有价值取向,那是无法做到的。
突出价值,那是对他们的尊重。
而这两点在后面孟丽君觐见太后时发挥得淋漓尽致。
难怪太后会帮她了。
而孟丽君之所以会想到向太后搬救兵,那是因为她自己也是那样的人,所以知道该怎么说话办事。
孟丽君一觐见,太后还是念及过往救命之恩,对她客气三分。
换了旁人的话,一看到太后客气,马上就有所求,那是行不通的。
看看孟丽君是怎么做的吧!她是为了太后康宁而来。
也知道宫里的事瞒不过太后,她其实就是有意禀告。
但她的禀告是出于太后的安宁,这是给事情重新定义了。
下面的话就围绕着太后康宁来说,既禀明了事情,又为太后着想。
那么太后哪有不帮她的道理?
接下来皇帝皇后也来觐见太后。
魏太师:请太后旨意,此事嘛?
太后:此事么,为了皇儿的江山,只有顺水推舟,才是上策。
魏太师:好!太后英明果断,不减当年!
太后:啊呀呀呀,我的老哥哥,助我深思熟虑,真不愧是元老栋梁!
魏太师:哎呀,只是万岁自小任性,能否顾全大局,尚未可知。国丈他们,势必也不肯善罢甘休。
太后:依你之见?
魏太师:依我之见,不经朝廷会审,恐怕难以服众,难了此案。
太后:好!明日朝廷会审,还请老太师协助哀家陈情说理,挽回残局。
魏太师:好!太后重托,绝不辜负,臣告辞了。
太后:送。
皇后:母后!母后!万岁欺负皇媳,求母后替我作主!(哭)
太后:皇媳不要哭,起来,坐下来有话慢慢地讲。
皇后:母后,你哪里知道。昨夜万岁在天香馆赏花,皇媳闻此,好意前去奉陪,可是万岁他...他竟命内侍把守宫门不让我进去,还当着侍儿们藐视于我,皇媳再也无脸见人了!
太后:万岁在天香馆赏花,可有大臣作伴?
皇后:只有丞相一人。
太后:既有丞相在,那你理当回避呀。
皇后:啊呀,母后,你还不知道啊,那丞相就是......
皇帝:嗳,梓童!你在母后面前胡说些什么?
皇后:是我胡说,还是那个丞相胡来?万岁当真不清楚?
皇帝:你?
皇后:我?
太后:皇儿皇媳,为何见面就吵?有道夫妇乃五轮之一,平民百姓之家尚能举案齐眉,你们身为皇帝皇后,理该为民表率,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皇帝:啊呀,母后,若听了圣人之言,做了皇帝,一天到晚要装腔作势,这种皇帝还有什么做头?
皇后:母后,你听他……
太后:哀家几时要你装腔作势?我要你循规蹈矩!坐下!(是。)
皇后:母后,既然万岁来了,那丞相是男是女,你问他吧。
皇帝:什么是男是女?身为娘娘,竟敢如此侮辱大臣!若不看在母后的份上,朕可要重重地罚你!
皇后:哼!你不用吓唬于我,有母后在此,我才不怕你呢!我还是要说,丞相是个女的,是个女的!
皇帝:堂堂丞相怎会是女?
皇后:那你敢与我打赌吗?要是丞相是个男的,我向你赔罪,要是丞相是个女的......
太后:皇儿,丞相要是真是个女的,你怎么办啊?
皇帝:这.....皇儿未曾想过。
太后:哦,你还没有想过?母后倒替你仔仔细细地想过了。
皇帝:母后,你是怎样为皇儿想的呢?
太后:我这里有奏章一道,你去看了就会明白。
皇帝:啊?丞相啊丞相,你这着棋子走得好厉害啊。
皇后:嗯,此事已真相大白,我何不趁机在母后面前拖波助澜。
皇帝:嗯,我何不还她一着好棋。母后,丞相位列三公,这件事由皇儿亲自料理,母后你就不必操心了。
皇后:母后,孟丽君犯了欺君大罪,论律理当立即把她杀了!把她斩了!
皇帝:朕还未审,怎说要杀要斩呢?
皇后:哼!像她这样目无纲纪,不杀不斩怎掌国法?
皇帝:这是朝廷之事,不要你来多管!
皇后:既是朝廷之事,就该朝廷会审发落。
皇帝皇后争吵
太后:唔!
(唱)皇儿皇媳又争吵,
怎不教哀家把心操。
他们是一个打翻大醋缸,
一个跌进了迷魂缸。
似这样居安不思危,
难免要身在福中把祸招。
皇儿啊,常言君正臣才贤,
社稷重担你要好自挑。
皇媳呀,有道妻贤夫祸少,
帝王家,琴瑟理当常协调。
哀家毕竟年事高,
总不能事事代操劳。
明日里丞相案,
金殿会审怎发落,
哀家要把你考一考!
皇帝:母后放心,明日御前会审,皇儿自有主意!
太后:好!
看看皇帝和皇后,小孩子打闹,反而显得孟丽君大气,太后当然要成全孟丽君。
而且有孟丽君在,更可以劝皇帝家和万事兴。
这样一来,太后是帮定了孟丽君。
成全孟丽君有百利而无一害,皇帝小孩子脾气,发作一会儿就过去了。
要是成全皇帝的任性,那会天下大乱的。
所以接下来敬请继续欣赏越剧《孟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