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王文娟老师去世了。
一大早看到新闻,很难过。我是一个越剧戏迷,自小受母亲影响喜欢上越剧。在我眼里,王文娟老师演的黛玉像仙女一样美好,今天大师离去,怎不悲伤?
很多年轻朋友可能不大熟悉王文娟,她是越剧演员,一代宗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都说最好的纪念是传承,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眼中的王文娟和她的越剧。
王文娟饰演的林黛玉小时,家里的长辈给我讲过红楼梦的故事,那时,屋内的墙上贴着红楼梦电影海报。我姨妈轻声细语给我讲林姑娘。海报那么美,故事那么动听。我平生最爱的一本书,竟然是由越剧作媒介传递给我的。越剧和《红楼梦》的种子,在一个小孩的心里播种下了。
最终爱上越剧,还得感谢我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拍了很多越剧电影。像我们熟悉的《梁祝》、《红楼梦》等。那时越剧宗师们正当盛年,她们炉火纯青的艺术,因为电影这种形式得以保留传承。戏曲是土地上盛开的花儿,好比秦腔只能产自陕西、甘肃大地,而越剧必然来自秀丽的江南水乡。不管它们的源头在哪儿,这一湾清流,都会流向人们的心里。
80年代,家里有了彩色电视机,我跟着妈妈看越剧。90年代又有了“随身听”这时,我的盒带不仅有罗大佑的"恋曲”还有越剧名家唱段。其中就有王文娟和徐玉兰两位老师的《红楼梦》。
有次我问妈妈,这些影视剧里,谁演的林黛玉最接近书中形象?她说王文娟最像,因为王文娟演的黛玉最能引人同情,也最像大家闺秀。这就是传说中的神似吧。
黛玉入府时光飞逝,而艺术可以穿越时间的长河。
年后,我人变得忙了,也和越剧疏离了。直到去年疫情,人如困兽,心如荒原。在家隔离的日子,想起了越剧。那沁人心脾的曲调,再次抚慰了我,带来慰籍。
有次我放“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上初中的男孩跑到我跟前,问是什么戏这么好听,听完还意犹未尽,让我再放一遍。过了几天,他放学回家兴冲冲告诉我,音乐课上老师给他们放林妹妹了。我问你知道越剧是哪个省的戏吗?他回答浙江省。我们都开心的笑了。
我一直相信,只要你听几次越剧,就会爱上它。不管你来自哪里,也不管你年龄多大。真的艺术永远也不会过时。
王文娟老师带学生如今斯人已去。花谢花飞,徒增伤感。可能冥冥中自有天意,今晚她的学生们将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一部诗意喜剧《西园记》。她们把眼泪藏在心里,把笑容呈现给观众。“戏比天大”正是老师教给她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