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茶歌文化弘扬创作精神采茶舞曲与泰顺

-04-:59

泰顺发布日前,由泰顺县科协干部陈仲华编著的《采茶舞曲与泰顺》一书经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写周大风在泰顺创作的《采茶舞曲》人文历史故事,全方位、多角度诠释《采茶舞曲》这首最美泰顺县歌的诞生背景、经历及其重要价值意义。《采茶舞曲》是一首非同寻常的茶歌,其诞生源于周恩来总理年春在杭州视察时说的一句话:“浙江山好水好茶好风景好,就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来赞美。”由此,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周大风萌发了创作新茶歌的念头。年春,周大风到浙南泰顺山区农村体验生活,5月,创成脍炙人口的《采茶舞曲》和九场大型越剧戏《雨前曲》(《采茶舞曲》为《雨前曲》的主题歌)。同年9月11日,周恩来总理在京观摩《雨前曲》汇报演出后,对反映现实生活的《雨前曲》剧本予以肯定和鼓励:主题很有哲理性,曲调有时代气氛,江南地方风味也浓,非常清新活泼。同时,指出其戏剧性还不够,需要再加工,有两句歌词要改:“插秧不能插到大天光,这样人家第二天怎么干活;采茶也不能采到月儿上,露水茶是不香的”。几年后,当周恩来总理在梅家坞碰到周大风,了解到他仍然未改好歌词时,便告诉他“你要写心情,不要写现象”,并建议将那两句歌词改为“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采茶舞曲》通俗易懂、好听好唱,旋律优美、轻快活泼,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知识性和教育性。《采茶舞曲》历经一甲子,飘扬六十载,不仅在国内耳熟能详,广为传唱,而且风靡世界,历久弥新。年,《采茶舞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亚太地区优秀音乐教材”,这是中国历代茶歌茶舞所得到的最高荣誉;年,成为泰顺县县歌,这在全国千余个产茶县中尚属首例;年,又在G2O杭州峰会“最忆是杭州”文艺晚会精彩上演,惊艳世界......曾在泰顺县委报道组、泰顺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从事宣传工作十多年,热爱家乡文化事业的陈仲华考虑到《采茶舞曲》有着如此特殊的诞生背景,以及其独特而丰富的歌曲文化内涵,便打算编著一本有关《采茶舞曲》的书籍。近年来,他利用工作之余,经常到东溪《采茶舞曲》诞生地和万排《雨前曲》创作地采访,详细了解当年周大风在泰顺创作茶歌时经历的点点滴滴和年周大风重返泰顺《采茶舞曲》诞生地的活动情景;多次到杭州、宁波等地,向其家属、同事、学生及其亲朋好友了解周大风的事迹;还参考了《人民音乐家周大风》《简明音乐知识》等十多本书籍文献。他通过大量搜集与《采茶舞曲》有关的文化资料,深入挖掘与周大风相关的人文故事,认真编著《采茶舞曲与泰顺》。《采茶舞曲与泰顺》是一部乡土文化书籍,全书近二十万字,主要围绕歌曲、周大风、茶文化这三方面材料进行编著,包括创作、传播、赏析、故事、回忆、传记、追忆、传承、泰顺茶文化以及茶歌民谣等十个篇章,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重点对《采茶舞曲》这首经典名曲的“前世今生”,进行翔实记录、分类整理;全面呈现《采茶舞曲》及其与泰顺有关的人文、实况、现象、故事、动态等。书中首次公开了周恩来总理与周大风的合影、周大风《采茶舞曲》原创手稿和东溪小学原唱《采茶舞曲》手抄歌谱等珍贵资料,以提高此书的真实性、可读性和美观度。《采茶舞曲与泰顺》具有学习、欣赏和查考等价值,对启发音乐创作、传播《采茶舞曲》文化、弘扬大风精神以及挖掘泰顺茶文化,带动当地“文旅融合、茶旅融合”,促进生态旅游,助力泰顺绿色高质量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标题:传播茶歌文化弘扬创作精神《采茶舞曲与泰顺》书写最美县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