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旧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年起称“越剧”,松江人俗称“绍兴戏”,是流行于松江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松江演出的越剧班子主要有“老三庆越剧团”等,演员大多是浙江籍艺人。年9月“老三庆越剧团”改名为“松江县三新越剧团”,年又改名为“松江县越剧团”。主要演出《十五贯》等传统剧目,同时编演革命现代剧,年自编自演《枫泾暴动》,参加上海市现代戏会演并获演出奖。年解散。
年下半年,松江筹建“松江县越剧团”,于当年12月正式成立。年1月起在松江剧场公演,先后上演《梁祝》《三看御妹》等剧目。年12月剧团解散。
年1月,松江县洞泾乡花桥村松江工业搪瓷厂出资创办“花桥越剧团”,为上海市郊农村第一个民间村办厂剧团。剧团前往浙江诸暨等地招收学员,并聘请上海越剧院名师授艺,于年12月起在松江、金山、奉贤和浙江等地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血罗衫》《三线姻缘》等剧目。年9月,《化蝶》在上海美琪大戏院参加上海越剧改革50周年展演,获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赞赏。年“花桥越剧团”解散。
年7月,松江区文化馆成立越剧沙龙,成员以女性为主,排练《五女拜寿》等大戏,以及《董其昌学书》等30多个现代小戏和传统折子戏,经常在松江福利院、工地、学校、公园和农村演出。年11月,方松街道成立群众业余越剧戏曲团队“方松越艺社”,排演《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越剧大戏及折子戏20余出,演出水平较高。其排演的《红楼梦》入选年第四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展演。
编辑:张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