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尤其是爷爷辈那一代,他们对于戏曲的热爱更浓。
在古代时的茶社戏馆,一有演出便会聚集不少的戏曲爱好者。
通常整个场子,也被观众给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那个时候的戏台可不像如今这么先进,
在没有任何音响设备的情况下,观众依旧能够听的清楚。
这到底是为什么,他们都是用的什么扩音?
戏曲的发展历史戏曲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文化中的“瑰宝”。
在早期是人们娱乐消遣的一种活动,但是随着历史的演变。
戏曲也成为了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甚至可能还会更早。
最开始时候的主要形式还是以“歌舞”为主。
随着历史的演变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汉朝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五声戏”。
主要是以几种不同音调的方式演唱,而受到了当时广泛的喜爱。
后来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娱乐项目有了更多的追求。
茶社戏馆的设立戏曲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哪个时候的戏馆还叫“瓦舍”。
在这里衍生了许多不同的戏种。
其中就包括了越剧、黄梅戏等等带有地方特色戏曲一时之间百花齐放。
元朝时期的戏曲又上了一层台阶,相互融合之后产生了“元曲”。
直到今天我们所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就来源于此。
成了我国历史文化上浓重的一笔,也是华夏民族的精髓之处。
这个时期《窦娥冤》作品,放到如今也仍旧是一大经典。
接着在明清时期逐渐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戏曲在这个时期开始趋于成熟,评剧在这个时候也应运而生。
京剧的出现更是成了我国的“国粹”,广受人们的喜爱。
这一变化更是将戏曲推向了另一个高度,许多戏曲大家的出现。
让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戏曲的发展。
许多经典戏曲作品,也被各大导演翻拍成为电影。
为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到了近代之后,人们不断的进行改革。
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与流行相结合提供了另外一种新的形式。
现代的戏曲演出也更加的丰富,场所也比较与古代时期有了巨大的变化。
不再像古时候一样为了听曲形成人挤人的现象。
音响设备的加持,让戏曲演员的声音传遍了场所的每一个角落。
那么古时候的戏曲演员没有这些设备,为什么台下的观众还能听见。
他们的扩音方式又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古代没有扩音也能听清?在古代的戏台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室内的另外一种就是露天的。
面对这嘈杂的环境,台上演员究竟是怎么做到传递声音的。
说到这个不免要提到古代建筑的巧妙之处,
在材料和建筑的过程中都有巨大的学问。
那个时候的建筑师就已经充分利用了声学的原理,
利用物体上凹凸不平的结构,进行声音的回弹和扩散。
在舞台的设计上,墙面的曾多对于声音的传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通过多面墙体的反射能够有效的扩大了声音。
除此之外工匠们在建筑的时候,通常还会在台下放置瓮和墙上设洞的方式。
也被当时称为是“台下空腔”、“台底空腔”。
其中要说最为经典的一个设计还得是“藻井”。
也是古代时戏台子上的顶部的一个凹进去的大洞。
唱戏的人站在舞台的中央,声音能够被聚集在顶部上方。
随着上面的那些小洞传递到台下的各处。
让表演者的声音变的更加辽阔和圆润,台下的观众听感也是不错的。
对于室内的戏台子,则与露天的戏台一般无二。
唯一区别的就是有了墙面的阻挡和窗户防止了声音外扩。
对于窗户的用材也是有着不少的讲究的,一般都是采用木质。
当然这些也都是一些外界的辅助,其中要说主要的原因。
还是在于古人的戏曲功底“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哪个时候的戏曲演员最主要的就是功底扎实,
没有一个良好的功底,即便是外界辅助再强也不能成为亮点。
为了能够在舞台上呈现完美的效果,
在他们刚入行的时候就进行了专门的声音训练。
“练声”成了必修的课题,不能大白嗓的同时还要声音出来。
他们就要学会各种共鸣来找到最舒适的方法,声音不仅传的远。
而且还异常的清晰,对于嗓子的保护也相对较少。
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所谓的“吊嗓”,将声音的穿透性提高。
在音色和音质方面都能有一个质的提升,完全掌握之后。
加上戏台特殊件建造原理,这个时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戏曲也不再是是以往的古板印象。
与影视剧和流行歌曲的结合,使得戏曲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如今的年轻人对于戏曲文化的热爱,也开始渐渐强烈起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弘扬戏曲文化呢?
怎样弘扬传统文化?网络和科技的发展,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变得多种多样。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将文化弘扬出去。
戏曲培训班的出现,更是培养的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小演员。
她们以后也将会是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只要有人愿意学。
那么这种文化就不会消失,我们也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列。
同时我们也可以多参加一些戏曲的演出活动,看一看不一样的戏曲。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促进戏曲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虽然只有微薄的力量,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是一种助力。
戏曲能够流传至今,其中少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
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工匠师傅的巧妙构造,使得戏曲演员的声音传的更远。
当然也离不开戏曲演员本身的努力与付出,两者的相互配合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戏曲能够依然璀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