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聆听台州新声,传播音乐之美

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90812/7375991.html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本报记者陈洪晨

教师、歌手、作曲人、策划人、导演……80后陈玲,现为台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台州市声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台州市合唱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台州市文化馆群星歌唱艺术工作室B组副主任。从一名热爱唱歌的学子出发,她在音乐这条路上,走出了多种可能性。

磨炼

陈玲出生于温岭,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音乐,尤其爱听民歌,“歌手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唱得婉转又动听”。

初中毕业后,她进入温岭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班上多数同学系统学习过声乐,是通过艺考进来的。而我单凭文化课成绩升学,专业基础比同学们薄弱一些。”

“那时候年龄小,我没想太多,也没有因为‘起跑’落后就着急焦虑,只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好好听课,勤加练习,几乎天天泡在琴房里,练声、练琴。”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了五年,毕业后,陈玲成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又在浙江教育学院音乐学院在职进修了三年。

一开始,她学习通俗唱法,后来转到民歌方向。无论是通俗还是民歌,陈玲的演唱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但我有个巨大的弱点,就是对舞台感到恐惧。”她回忆,“每次在课堂上唱得好好的,可是一上台,我紧张得声音都在发抖,不知道唱了些什么,就晕头转向地下台了。”

八年的专业训练,没能治好她的恐惧,后来却意外通过“野外训练”克服了。

这项“野外训练”,正是长年累月的下乡演出。

“经过恩师介绍,我成为温岭市文化馆组建的群众文艺团队的一员。”工作之余,她跟随温岭市的文艺骨干,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送演出到温岭各地。

“一开始,我还是很别扭,登台时唱不出平时排练的水平。好在观众们很热情,也很包容。我得到鼓励,慢慢变得自信起来。”她记得,四五年间共参与了几百场演出。

这些经历让她在实践中得到磨炼,不知不觉放下了恐惧,专业水平也有所突破。

教学

年,陈玲进入黄岩区文化馆,成为一名声乐干部,从此走向更大的舞台。台州春晚、黄岩区团拜会、文化走亲,都有她演唱的身影。

除了演出,她更多承担起了组织者的角色,“通过举办黄岩区十大歌手大赛和少年儿童音乐大赛等赛事,我们挖掘和培养了一批本地声乐人才,也充实了文化馆下乡演出的队伍”。

离开了学校的三尺讲台,陈玲的学生却变得更多了——她一入职,就成为黄岩区文化馆“文化超市”(现“文体超市”)声乐班的老师。“我记得第一年,有多人报名。我很认真地备课、教学,从发声练习到歌曲教唱再到细节处理……”

“文化超市”分少儿班和成人班,学员几乎涵盖各个年龄段。“学员们的声乐水平和基础各不相同。有的是越剧爱好者,本身唱腔就很有特点,想再学一些声乐知识;有的则是零基础,发声方式存在问题。”陈玲介绍,“在同一个课堂里针对不同人群因材施教,是很有挑战的。起初我有些不适应,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而‘文化超市’也在不断改善,比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后来每期限定了报名名额;完善了学员出勤制度,避免学习机会被浪费……”

此外,她还应邀前往黄岩各乡镇(街道)、村文化礼堂、企业等送培训,指导和帮助他们排练独唱、合唱等节目。“哪里有需要,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就去哪里。”

从年开始,陈玲每周抽时间到黄岩区老年大学教声乐课程,收获了一群忠实的“老年粉丝”。

“老人的学习热情很高。每个班一期招人,有段时间我教两个班,一共人,还有老人反映没抢到名额,要求在教室里加座听课。”

“我们组织各类培训,目的在于推进全民文化艺术普及。”这几年,陈玲发现,参加艺术培训的大多是老人和少儿。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她特地在“文体超市”开设了以通俗唱法为主的声乐课,“希望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也能抽出周末或傍晚的时间,感受声乐的魅力”。

成长

服务大众的同时,陈玲一直探索着自我成长。

她加入了台州市文化馆群星歌唱艺术工作室,与台州各地的音乐家、作曲家交流,得到了台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陈波、台州市文化馆副馆长孔祥波等的指导和帮助;在黄岩,她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以音乐为媒,共同切磋、进步。

年,她创作和演唱的音乐作品《印象江南》获浙江省第十二届新人新作大赛创作银奖、演唱银奖。

第一次以创作者的身份获奖,这份激动的心情,她至今记忆犹新。“学生时代我曾上过作曲课,但学得很浅,工作后一直没有机会自己创作。进入黄岩文化馆以后,我认识了笛子演奏家、作曲家王海音等前辈。《印象江南》的歌词是王老师从《词刊》上看到的,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完成了这首作品。”

年,她创作的《伫立窗口》先后获台州市音乐新作大赛创作一等奖、浙江省第十九届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重要窗口专场入围奖;去年,她创作的作品《智造者》获台州市第二届原创流行音乐大赛创作二等奖。

如今,陈玲仍将原创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之一,最近她正以宋韵文化为主题创作歌曲。“创作是孤独的、艰难的。我常常夜深人静时坐在钢琴前,弹着琴键寻找灵感。有时,一句词我会写几十种旋律出来比较;有时,我坐了一晚上,只完成一句歌词的作曲……”

去年,她成为黄岩区文化馆副馆长,工作更加忙碌了。“以前,我常常负责指导和排练几个节目;现在,有时我要独立策划一个活动,或执导一场晚会。”

她也乐于边学边做,解锁台上、台下更多新身份。“要办好一场演出,大到整体构架,小到背景视频,每件事都要认真对待。有时我在台前幕后忙完,已是午夜,回到办公室,继续写明天要用的策划方案……”

去年,她组织排练了红歌节目《唱支山歌给党听》《南泥湾》《走进新时代》,参与“永远跟你走”台州市百首红歌百名歌手百场巡演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组织了“守好红色根脉书写青春忠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系统青年宣讲团走进黄岩文艺演出活动;策划了“燃情七一”庆建党百年黄岩区文广旅体局《唱支山歌给党听》红歌视频拍摄;组织了台州市百首红歌百名歌手百场巡演专场第三场走进黄岩文体中心文艺演出;参与了前往金华婺城、东阳等地的文化走亲演出活动……“以前一直跟着前辈们学习,这一年,我才真正开始独立策划活动。虽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最终成果得到群众的肯定,我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去年,她还组建了自己的团队“聆乐音乐工作室”,吸收黄岩音乐表演和创作方面的人才,“我希望培养更多本地的文艺骨干,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为群众音乐做出更多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