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借贾家从一代护国贵府到分崩离析,崩塌瓦解,家破人亡,通过千人万物的变化中展现出那个封建迷信传统礼教之下的现实社会,这是一本含泪的悲剧文学,全文一个“悲”字贯穿到底。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故事最令人津津乐道,比起金玉良缘,这前世的木石之盟更加惺惺相惜,意犹未尽。在封建背景下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思想尤其可贵,他们都是崇尚自由的至情至性之人,他们有着自我意识,是封建社会的反叛者。只是在这样的社会礼教之下,一切显得格格不入,他们的爱情最终以天人两隔告终。
越剧电影《红楼梦》黛玉焚稿片段,王文娟
全书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元妃省亲和黛玉葬花。元春原本入京作女官,后因贤淑良德品茂不凡被皇家相中,于是被封为贤德贵妃,这是喜亦是悲,为了迎接元妃回娘家的大队伍,城里张灯结彩,铺张奢侈,建大别院,贾家为了这个“虚热闹”动用了所有钱财,元春原以为能够跟家里人寒暄一番,但看着跪地喊着尊称的父亲,内心充满无奈与心酸,自己曾也是父母亲膝下长大的孩儿,如今已与最亲的人保持起了距离,实实在在的悲哀,这些也从元春大大方方和父母以及众人的唠叨中可知,“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黛玉葬花体现的是纯粹的诗意与真情,这样的行为艺术让人啧啧称赞。暮春时节,黛玉扛着花锄,手上拿着花帚,满地落花,此情此景多么美丽。自古以来,花是青春、希望、美丽的象征,有着许多关于花的词语,譬如花样年华、锦绣添花、花团锦簇等等。人们也对花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是因为花儿自身的美丽令人迷恋,另一方面是花期短暂令人叹息。而黛玉正是想到了这些,不由得悲从中来,自己早已是孑然一身,无牵无挂,身子骨又孱弱,和这美丽娇嫩的花儿有什么不同呢?黛玉眼中的花充满了悲情色彩,花的结局是悲惨的,或掉入泥土被来往的人们踩踏,或落入流水被污水感染,黛玉不愿它们遭受此劫,便弯腰拾起放入花囊,寻一片好去处,葬入花冢。尘归尘土归土,花落入尘埃,待来年再绽放。黛玉的惜花和悲花正是体现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同时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她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越剧电影《红楼梦》葬花片段,王文娟
这本书的内蕴极为丰富,每个场景都是曹雪芹先生匠心打造而成,每处的细节都是铺垫,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咀嚼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