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案例柔软江南走上国际,浙江绍兴向

中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2月16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举行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宣布全省个文旅项目集中开工。

自年12月25日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正式挂牌至今,3年来,绍兴文旅人聚焦“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争创文旅融合样板地”三大目标,以“融合、转化、创新、服务”四大理念为牵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消费激活,一手抓产业布局、一手抓文化创新,积极构建绍兴文创大走廊、“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浙东运河文化带、古越文明文化带的“一廊三带”文态布局,串起绍兴全域文旅的“π”形空间结构,走出了绍兴文旅融合“踏浪而歌,奋勇前行”的新境界。

会稽山

如今,“东亚文化之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3个标志性成果一一落地,绍兴文旅正成为浙江“重要窗口”和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以文铸魂打好文化牌

文化是绍兴城市的灵魂。历史文化的厚重深邃、山川河流的情韵满溢、老街古巷的沉静悠长、亭台楼阁的大气闲适,还有多年的人类文明史、多年的建城史……这里的一切是那么风姿绰约、儒雅脱俗、神采奕奕,让人流连忘返。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才俊达人、名士大家造就了这个城市一个又一个文化高地,铸成了一座又一座文化高峰,给绍兴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也赋予绍兴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绍兴,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32处、国家级非遗项目26个。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越文化,“天下黄酒源绍兴”的酒文化,以兰亭雅集为源头的书法文化,以宋六陵为标识的宋韵文化以“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核心的阳明文化和以越剧、绍剧为主打的戏曲文化,以及以八字桥等古桥群为主体的桥文化,可谓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绍兴黄酒小镇

以文铸魂,建立鲁迅文学实景地、阳明心学发源地、红色旅游瞻仰地等文化旅游高地,讲好“一带一路”绍兴文化故事,大禹文化、阳明文化、鲁迅文化、书法文化、戏曲文化、黄酒文化、唐诗文化、运河文化,从绍兴走向国际。

“精致典雅、诗情画意的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蕴含着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绍兴之名,与南宋密不可分,作为曾经的南宋都城和南宋皇陵所在地,绍兴这座城市到处都流淌着宋之韵味。”

在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人文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傅建祥看来,南宋给绍兴留下了一笔光辉璀璨的文化宝藏。这些亘古弥新的气息,如经冬之古树,若不息之河流,与城市长相伴、永相依,形成了绍兴独特的文化品位,构成了绍兴城特有的人文精神。

绍兴仓桥直街

年10月,第六届“两宋论坛”在河南开封开幕。“两宋论坛”由杭州、开封两市发起,自年始已在两地轮流举办5届。今年起,绍兴作为南宋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加入“两宋论坛”合作城市,担起了共同传承弘扬两宋文化的重任。

以水塑形打好江南牌

水道纵横的绍兴,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自古就有“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之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摇曳的乌篷船……赋予了这个城市无限的温柔。

在绍兴全域旅游建设推进过程中,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成为热门话题。随着“五星达标、3A创建”的展开,绍兴各个乡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村庄环境整洁优美,农产品种植有声有色,农舍民宿人气渐旺,独特的村居旅游品牌一一打响。

漫步在越城区皋埠镇坝内村,黑瓦白墙的农舍整洁清爽,修饰一新的农舍墙体上书有唐代诗人李白的《田园言怀》、张志和的《渔歌子》,步行道边构筑着精巧别致的景观小园林,河水清澈,凉亭、栈道错落有致,满目皆是江南独有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象。

绍兴古城

在绍兴,有关大禹治水的佳话和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年4月16日,由绍兴市委宣传部和绍兴市鉴湖研究会联合编制的《绍兴禹迹图》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张区域性、系统性编录大禹在绍兴的文化遗产分布图,也为开展大禹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播提供了一手资料。

绍兴“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前夕,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绍兴市水利局联合主办,绍兴市鉴湖研究会等单位编制的《浙江禹迹图》也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截至目前,绍兴市域内共有64处禹迹标识得以最终确定。

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认为,《绍兴禹迹图》《浙江禹迹图》的成功编制和发布,对于开展大禹文化研究、保护是一次重要的创新和示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社会意义。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今年又启动了《中国禹迹图》《东亚禹迹图》的编制工作,通过禹迹图开展学术研究、实现共同认知、加快推进绍兴文旅国际化步伐。

绍兴鉴湖

以诗串珠打好诗路牌

“浙东唐诗之路”始自钱塘江边的西兴渡口,经杭州萧山到绍兴鉴湖,沿浙东运河至上虞曹娥江,然后沿江而行入嵊州剡溪,经天姥山,最后抵台州天台石梁飞瀑,全长近公里。在多年前的盛唐,绍兴是每位诗坛大家心中的“必到打卡地”。

据考证,唐朝曾有位诗人踏上浙东土地,占《全唐诗》收录诗人总数2余人的1/5。元代文学家辛文房编纂《唐才子传》,共收录大唐才子人,其中就有人到过浙东并在绍兴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诗。

“浙东唐诗之路”最早由绍兴新昌学者竺岳兵于年提出,年经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多次论证命名。此后,“浙东唐诗之路”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专用名词,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是绍兴文旅新征程的金钥匙。

浙东唐诗之路

据统计,绍兴市列入唐诗之路浙江省级重点项目23个,列入大运河诗路浙江省级重点项目15个,列入钱塘江诗路浙江省级重点项目12个。绍兴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入库管理诗路重点项目个,计划总投资达.04亿元。

万丰航空特色小镇是绍兴市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培育和形成“浙东唐诗之路”核心景区的一个缩影。11月20日,“浙东唐诗之路”稽东红豆杉基地机坪进行点对点试飞取得圆满成功。

小型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作为旅游交通工具,将天姥山、大佛寺、穿岩十九峰等名山景点分段串联,从高空展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绍兴山水人文美景,从新的视角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让千百年前“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想照进现实。

新昌万丰航空小镇

“聚焦诗路精华地建设,深入挖掘唐诗文化资源,持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全力打造浙东诗路‘耀眼明珠’,为加快重塑城市文化体系、建设长三角最具文化标识度城市提供坚实支撑。”在绍兴市委书记盛阅春看来,诗路文化带建设是推进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有效抓手,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兴城打好名人牌

绍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名人故居星罗棋布。大禹、勾践、范蠡、马臻、王羲之、陆游、王阳明、徐文长、蔡元培、秋瑾……绍兴在我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历代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数不胜数。

如何让这些名人故居“活”起来,让名人文化流溢出时代新韵,进而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名人文化旅游目的地,绍兴亮出了自己的妙招——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激活“沉睡”的名人故居,启动《绍兴市名人故居激活三年行动计划(—年)》。

徐渭故里

据统计,绍兴现存的余处名人故居中,已有80余处被列入保护范围。“名人故居不仅是建筑,更是一个城市的文脉和灵魂。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讲好名人故事,让人身临其境,与先贤对话。”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处负责人马峰燕说,名人故居激活计划让更多的名人故居“靓”起来。

一代文豪鲁迅是绍兴人的骄傲,也是绍兴城市精神的坐标。“安桥头是祖父的外婆家,他笔下的许多故事都取材于这片土地。住在这里与住在闹市区相比,完全是两种感觉,这里宁静、亲切,有着鲁迅的童趣。”鲁迅长孙周令飞说,去年他就带了一批硕士研究生在此创作。接下来,周令飞还会带更多的学生来到安桥头村体验生活并开展艺术创作。

年9月18日,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浙江特立宙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共同签约,央视10年联播的动画片《少年师爷》中的卡通人物“小师爷”和“兰小白”,正式成为绍兴文旅形象IP。据介绍,“小师爷”代表了绍兴本土的师爷文化,“兰小白”的创意来源于王羲之鹅池,两者都彰显了绍兴的传统地域文化特色。作为绍兴未来文化和旅游推广营销的一个重要IP,将有力地赋能绍兴城市宣传,助推绍兴文旅“出圈”。

书圣故里

以城为媒打好国际牌

绍兴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