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籍贯浙江慈城人(今浙江省宁波市)。京剧艺术大师。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中京剧协副主席和上海分会主席等职。
LOT
周信芳民国时期珍贵日记三册
封面
本次拍卖会征集到周信芳珍贵日记三册,分别写于、、年,按旧历的算法,是周信芳30岁、36岁、54岁时所写。从青年时为创声名奔波走场,壮年时四处举债的迷茫彷徨,到名就后于乱局中力保家人为安,三册日记见证着周信芳在时代更迭中的人生浮沉。日记不仅记录了周信芳在不同时期与郑孝胥、梅兰芳、田汉、徐志摩、曹禺、周瘦鹃、杜月笙、黄金荣、潘公展、熊佛西、严独鹤、邵洵美、马连良、程砚秋、盖叫天等人之交游,也有对弟子高百岁、李玉茹、王少楼等早年记载。
第一册日记写于年,年富力强的“麒麟童”周信芳正努力在北方打出一片天地。这一年,他把有个人特色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剧目介绍给观众,引起巨大反响。元月一日,周信芳在天津新明戏院楼上,总结了自己前一年的南奔北走。而在新一年的日记中,周信芳记录了自己步步为营的沉着进取,其与郑孝胥的交游记录尤显珍贵。周信芳敬佩郑孝胥的学问,早在二十年代初即与高百岁、王芸芳等人在上海拜郑孝胥为书法老师。此册为毛笔书写,有郑氏书风。
学校日记(选十二页)
1月14日周信芳日记中有宣统加升郑孝胥的记录,1月31日周信芳又记与王梅笙同去海藏楼,请郑孝胥为其叔祖父画兰花题字一事,可见二人交往甚密。从6月的日记开始,周信芳详细记录了自己往返于北京、天津、济南、大连、旅顺等地演出、会友,写有多篇游记,但是连日的奔走、舟车劳顿以至一度昏倒,日记中透露出疲惫劳累之感。7月7日,母亲生日那天,因自己不在母亲身边尽孝而深感愧疚。
7月下旬开始,日记中记载自己投资的春明别业旅馆被有黑社会背景的合作伙伴范丽水侵吞之事,日记详细记载了周信芳处理这件事的过程,在日记中夹杂双方申明剪报数则,记录典当皮衣、抵押戒指来换钱,至8月底,繁杂的官司终于处理完,周信芳将春明别业旅馆转让给范丽水,心情仍是沮丧,发出“噩运如此殊可笑”感慨。年中日记中多提及天津水患令人忧心,年底军阀战争四起,如江浙战争,透露出气氛的紧张与时局的动荡。此册日记末有2月份收发信件记录五页、地址簿一页、日本邮票四枚。
第二册烫金封面的日记写于年。年初的日记中提到与欧阳予倩出演名段《潘金莲》。一则日记记载了周信芳遭遇骗钱之人,后又记友人家中被盗,当下耳闻目睹已经司空见惯,可见时局艰难。在年中一篇日记中,周信芳细数自己所欠外债,感慨自己因债台高筑而受制于人,又被盗图章造假骗钱,“人都压迫我,我更为谁而生”。
《自由日记》(选十二页)
年上海裘天宝银楼三小姐裘丽琳与周信芳私奔,轰动了整个上海,获得自由爱情后的二人却难免面对柴米油盐。此册日记中多有对二人争吵矛盾描写,甚至写到“什么叫爱情,分明是刽子手的尖刀使我受刑”。加上药石不断,人口不安,周信芳的中年生活也是困难重重。但对戏剧的热爱始终围绕着“麒麟童”夫妇的生活,10月29日日记中,二人去看了一场乏味的英文戏剧,“戏完了,我们两个就好比当初时候,偎抱着,冒着大雨走着回来。她乐了。”但在二人其乐融融地烘好面包,喝过红茶后,周信芳忽然想到又是月底,现实苦楚随之而来,“采藻的哭声,窗外的秋雨,这都能帮助我的愁思啊!”年正是周信芳事业的巅峰时期,本该因周信芳访美而显得熠熠生辉,但此册日记中的周信芳却充满挣扎与苦闷。
第三册日记写于年,是三册日记中最为完整的一册。此时的周信芳已经改变了旧时的书写习惯,改为从左往右的现代书写习惯。据闻周信芳不满郑孝胥投身伪“满洲国”,与其绝交,也不再写郑体了。此本日记的字体和青壮年时期有所不同,笔者推测应与这相关,但是仍然能看出周的“款”、“发”、“往”等字的写法和以前是一样的。
《日记》(选十二页)
年,周信芳在戏剧界的地位已是无可撼动,这一年的日记中经常透露出他的戏剧理论观点。如,2月8日,摘抄了部分焦菊隐译苏联书籍《文艺·戏剧·生活》,认为中国相较之轻视戏剧人;4月14日,点评中国影片《十三号凶宅》的进步与不足。4月13日提到著名编剧胡春冰、徐鸿涛带着英国戏剧家赫胥黎书信一封前来探讨国际戏剧协会入会事宜。周信芳每日生活颇有规律,午时起,晚上和夫人去戏院看戏,晚上回来吃红茶和面包,至凌晨三四点才休息。日记中多次提到,周信芳常带着十二岁的女儿周采芹去看戏,为这位华裔首任“邦女郎”开启了与戏剧痴缠的一生。
从第二本日记开始就多次提到与挚友田汉在戏剧上的交流。第三本多次与周信芳讨论戏剧,如2月12日就记载了两人讨论《同命鸳鸯》的演出经过和成绩;7月28日记载“田汉约话剧电影越剧平剧作家济济一堂,费穆谈此次兰芳拍五彩片《生死恨》,曾将《斩经堂》作参考云。”;11月5日,和田汉通电话讨论甲午之战的剧本。
周信芳与梅兰芳
梅兰芳的名字贯穿周信芳三本日记的始终,二人时常来往电联,共同参加聚会活动。第三册日记中多次记载周信芳与梅兰芳为了榛苓小学筹款各处奔忙。上海榛苓小学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所由艺人开办的子弟学校,成名后的周信芳与梅兰芳长期在沪上生活,不仅经常出资赞助该小学,还多次联合梨园名角登台义演,将戏资收入作为办学经费。
另外,周信芳的交游圈子里还有一众画家,吴湖帆、于右任、江寒汀、熊松泉、孙俊卿、周錬霞、潘君诺、吴青霞等等。
周信芳青年照
家庭方面,在年日记中哭闹的周家长女周采藻,此时已远赴美国读书,周信芳在日记中时常挂念;稍长的子女周少麟、周采蕴正值读书年纪,周信芳虽然也烦恼于众多子女的学费问题,但他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几乎每日都记载家庭教师丁洁曾何时来,帮助菊傲(周少麟)温习了哪些功课,希望儿子能去学工业、法律或者医学。5月29日,裘丽琳爱女心切,为远在美国的采藻举办二十岁生日派对;而小女儿采茨未满三岁,周信芳对她更是关爱备至。
年的中国正酝酿着重大的变革,周信芳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