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是星期六,当天下午,记者在温岭市演出公司的木偶排练室内,见到了胡纯鸿、张兆松和他们的徒弟丁一上、阮素琴、陈苗苗、王春红、夏伟红、夏伟琴(后两人系同胞姐妹)等人。
胡纯鸿生于年,张兆松生于年,两人都是原温岭县木偶剧团的。其中,胡纯鸿是温岭提线木偶的第二代传承人(表演技艺),张兆松是温岭提线木偶的第三代传承人(木偶制作)。
每周六下午,两位老师都要带徒弟们学习、排练提线木偶。张兆松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去年,学习提线木偶的学员还只有两三个,现在有10个了。但27日当天下午只来了6个学员。
几个学员正在排练《神童门的由来》。
排练室里,几个学员正在排练《神童门的由来》,这个节目说的是南宋神童詹会龙的故事,角色有神童詹会龙、詹父、皇帝、内侍等。
胡纯鸿在为学生示范表演。
皇帝这个角色的木偶较重,提线也长,女学员操纵时,手都高过肩膀,这让操纵者王春红感到有点吃力。王春红告诉记者,操纵表演时,每个动作自己都要先理解一遍。另外,手还要稳,要是手不稳的话,整个木偶提起来就晃了。当然,最主要的是要有臂力,因为这个“皇帝”太重了,抬得要比肩还高,这样就很吃力。这时,他们因为“皇帝”的走路姿势产生了分歧。有学员认为,“皇帝”应当走的是外八字步,而不应是内八字步,所以,他们就请胡纯鸿老师示范一下。而操纵詹父木偶的另一个学员,感觉詹父面见皇帝时跪下来的这个动作难以操纵,也需要向老师学习学习。
两位老师在调整木偶提线。
年时,张兆松的父亲张云斋(原名张锡棋)推荐他进入恢复后的温岭县木偶剧团工作。年至年,是属于温岭县木偶剧团的黄金时期,他独立完成了五六十件木偶的制作。年,温岭县木偶剧团和温岭越剧一团、二团合并后,木偶表演逐渐走向衰落。年后,张兆松到了县文化馆工作。
年6月,木偶戏(温岭木偶戏)被台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但是,温岭木偶戏(提线木偶)的恢复工作却任重道远。
年,张兆松被评为提线木偶的温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曾和金明才(现已故)特意到黄岩访寻温岭木偶,让木偶回家后又着手修复工作。
张兆松对于温岭提线木偶的恢复发展很有信心。一方面,他正在修复一些老的木偶,并不断制作、丰富新的木偶角色。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员加入学习操纵木偶,把技艺学到家。他认为,木偶戏已经开始进校园、进文化礼堂表演,前景非常光明。比如在横峰小学、市九中等校,就举办过提线木偶进校园活动,用的是卡通动物形象,受到不少学生的欢迎。张兆松告诉记者,现在在学的几个学员,对传承温岭提线木偶都很有决心。当初,他们也是看了提线木偶演出后,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前来参加学习的。张兆松也希望通过这群学员,把温岭的提线木偶传承下去。
原温岭县木偶剧团的老木偶。
现在,每周六下午固定时间,大家都要来排练学习,尤其是在演出节目前的几个晚上,更要练一练。《神童门的由来》这个节目是新的,本来是要在8月份参加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会演的,后来听说会演要推迟到国庆节后举行,所以排练时间就充裕了很多。
7月26日,记者访问张兆松时,他正在工作室内做木偶,室内地上堆放着不少樟木,那是用来雕刻木偶头的。
据介绍,雕刻木偶头,分粗雕和细雕两个步骤。粗雕就是雕粗坯,细雕就是雕刻细部,像眼睛、手指、嘴巴等。有些木偶人物的眼睛还能转动,因为眼珠是另外雕成的,放入眼眶中后用线扯动,眼珠就能转动,有些角色则是嘴巴也能动。
扯动旁边的线,木偶的眼珠就能转动。
木偶的身子是铁丝编好,在骨架上糊上纱布而成的。
木偶的身子骨则是用铁丝缠成的,糊上纱布,接上手、脚,穿上衣服,装上盔头,吊上线,这样,一个木偶才算完成。
排练室内的木偶已有一个班了。
现在,排练室内的木偶已经有15个了,经常演出的节目有《老倌老太望戏开》《梁山伯和祝英台·十八相送》。接下来,张兆松计划还要排越剧《貂蝉拜月》《白蛇传·西湖山水还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