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故乡的味道是什么

北京好看湿疹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092453.html

所谓故乡,就是我们睁开眼,看到世界的第一道光线、第一抹颜色,学会的第一句话,我们在这里建构了对世界的全部理解。

“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贾樟柯的这句话,曾击中了许多身处异乡的人。只有离开,家乡才变成了故乡。只有离开,我们才获得另一个视角,看清故乡、理解故乡。

对大多数人来说,十八岁出门远行,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背着行囊,搭上远行的列车,兴奋又憧憬,车窗外的风景倏然闪过,脑子里想象着远方的模样。等到了远方,脑子里却开始浮现家乡的场景,放学回家的路、家门口的大树、楼下早餐店老板娘的笑容……一帧一帧地回放。

离乡愈久,走得愈远,这部属于故乡的电影就越完整。在一次次回望中,故乡的模样逐渐清晰起来,渐渐看见故乡在身上留下的印记。

也许终有一日,你会回到这里,在熟悉的地方开始漫长的生活,也许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故乡渐渐成为脑海中的意象,但一个绍兴人,无论身处何处,心的方向从来都是,家的位置。

绍兴古城

故乡是舌尖的味道,是耳畔的声响,故乡是闭眼回忆时,山海之间的村落、房屋、炊烟与街道……那些关于绍兴的小小角落,共同构建了记忆里,家的模样。

绍兴古城

故乡永远都是温柔的母亲,它盛满了长久的记忆。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

的确,回忆故乡,也许不会是人来人往的景区,也不是高山大海,而是青石板路铺就的小巷,旁边的水流潺潺,是午后悠闲的模样,阳光被叶片切割得斑驳,微风里是和小时候一样的味道……

绍兴多水,每一个绍兴人小时候的记忆里自然不会少了潺潺流水的样子,思乡也许是某一瞬间,在别处瞧见了水流与小船,便想起了从小看到大的乌篷船,黛瓦白墙上是岁月悠悠的痕迹,小船儿飘荡,是每个绍兴人的思乡情。

江南水乡,悠长小巷,路边小店……绍兴人的童年啊,就这样晃晃悠悠地向前,骑着自行车在路上,隔壁人家窗户里飘出的是晚餐的香气,沿路小店的棒棒糖也格外的香甜,那都是记忆中的味道,是故乡特别的印记。

在外生活的日子,有欢欣喜悦也有难以言说的苦楚,但猛然想要回家的时刻,却往往和嘴馋有关系,好像食物就是身体里一种无需刻意、不自觉的乡愁。即便乡音可改、记忆会退却,胃的本能却始终留在故乡。

▲黄酒配醉蟹

《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在他的书里,也曾提到过人的肠胃与故乡的这种微妙连结。他说,他更愿意相信,每个人的肠胃实际上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父母长辈给你的食物编码。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那扇门早已残破不堪,但门上的密码锁仍然紧闭着,等待你童年味觉想象的唤醒。

因为一道小菜,思念故乡;因为一种香料的气味,记起曾经到过的某个地方……这种细腻的连结背后,是食物与一座城、一片土地之间隐秘的关联。

梅干菜之于绍兴人,或许就是一条看似细微、但又生动鲜活的味觉线索。一口梅干菜入口,绍兴人的想象,绝不止这乌漆嘛黑的食物本身,而是带着江南潮湿的梅雨之味,有旧巷、老灶、烟火……带着丝丝缕缕家的味道。

绍兴的味道极为丰富,除了“霉”味,还有“臭”味,臭豆腐很多地方有,但是绍兴的要格外不同些,毕竟对于绍兴人来说,带有绍兴韵味的臭豆腐,只有家里有啊,那是因为水乡潮湿,食物易腐,随着岁月流逝,先人的智慧就悄然藏在这美食风味之中了。

“归来吧,归来哟”,为你抹平创痕的,有故乡的风、故乡的云,也有故乡的食物,与食物背后绵绵的回忆,绍兴的“霉”“臭”,还有黄酒飘香、奶油小攀的绵密口感、酱货的浓郁……万般食物,说到底,没有什么会比味觉的偏执更能体现对故乡的热爱,一个人所有的乡愁,其实都在胃里。

故乡是有声音的,一曲曲调悠扬,带来无尽乡愁,年轻人不一定爱听戏,但是在绍兴人的记忆深处一定有戏曲的影子。

▲绍剧传承人刘建杨和他的徒弟

也许是夏日午后,在外婆家吃着西瓜,电视里是老人家最爱听的越剧咿呀,也许是村落门口的戏台子,抓着一包糖果瓜子,拎着小板凳,和伙伴们挤挤攘攘在人群里占一个好位置……

▲女子越剧发源地嵊州施家岙

幼年时分实在是听不懂咿咿呀呀的唱腔,也不明白一句话为何唱那么久,但是那些如碎片记忆般入耳的声响,随着时间的积淀,或许在多年后的某一个瞬间,便会恍然大悟,“啊,这我小时候听过呢!”

陈晓/摄

言之不足,则歌之,我们通过歌唱传递着情感,在激荡不绝的绵延中,成了诗、成了曲、也成了戏,那声音回响在广阔天地,落在细柳清波的江南。婉转动听的曲调荡开绍兴人心底的所思所想,咿咿呀呀的唱词,犹如古经中神秘的梵语,从千年前就开始流传着,一直唱到如今。

作为地道的戏曲之乡。绍兴拥有的剧种、曲种可以说是十分丰富,新昌调腔、越剧、绍剧、诸暨西路乱弹、绍兴目连戏五大剧种;平湖调、词调、莲花落、摊簧、宣卷五大曲种……这是艺术缪斯对戏乡的青睐,也是古城对民族文化的贡献。

姜建中/摄

城市曾将“不同”磨灭,但声音又将“不同”唤醒,错落的音符声调中是一方住民与一地景物的对话。来自故乡的声音,对于其他人来说,也许有文化,也许有传承,也许是清丽的曲调令人沉醉,也或许是利落的把式让人神往……

但对于绍兴人来说啊,那只是故乡的声音,是幼年记忆里与家人、与风景融为一体的簌簌声响,是人生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笔。

在中国,大概人人都会背诵几句唐诗,但对于绍兴人来说,这些诗句的意义可能要多上一层,因为那些让诗人抒发感情的地点也许就是绍兴人从小走过的地方……

▲新昌大佛寺

故乡的路有许多,又有几座城市能如绍兴一般,给归乡人一条唐诗之路呢?那些午夜梦回,关于故乡的美梦,也许都曾有诗人留下千古诗句,为绍兴人的思乡增添了些许文化的味道,也许,这就是绍兴吧!

李白所“梦游”的天姥山,地处唐诗之路的核心地段。白居易曾写道:“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与沃洲相比,天姥山无疑是幸运的,它因一首诗而被世人称颂。

▲天姥山

唐诗之路,这个名字不见于史册,也没有路标,却有《全唐诗》余位作者中的位到过此地,留下余首诗。

如果说回想起故乡绍兴,味觉是忠诚的,那么情感上则是自豪的,绍兴山水孕育出的唐诗之路,深深印刻在每个绍兴人的脑海。

▲会稽山

走过鉴湖,是杜甫的“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爬上会稽山,是元稹的“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走近若耶溪,是王翰的“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

当绍兴人走过的山水风光与诸多诗句联结在一起,那记忆中的山已不是山,水亦非水,云霞明灭之中,是关于绍兴的浪漫与自由,愿游子归乡时,也能体会到“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情景,绍兴的山水风光总等待着“他的孩子们”归家来啊!

▲鉴湖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

老家绍兴,究竟是何许模样

百转千回,奔赴山海

夹杂着往昔的回忆,包裹着隽永的相思

回头一瞧,所谓故乡也许只是家的味道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百县千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