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脸,绍兴越剧小生吴凤花

《脸》(记越剧小生吴凤花)

“这是一张在舞台上神采奕奕的脸,这是一张在生活中近乎毁容的脸,这是一张在儿子眼中倍加亲切的脸,这是一张在同行面前令人起敬的脸。”

纪录片《脸》完整版

这是一张两度获得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的“脸”,也是一张因重度油彩过敏而近乎毁容的“脸”。聚光灯下、镜头之中,绍兴电视人钱勇经历一年的跟踪拍摄,这张《脸》走进了中国纪录片奖项的最高殿堂。这张《脸》的主人公就是吴凤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范派小生,《陆文龙》中的陆文龙、《狸猫换太子》中的陈琳、《吴王悲歌》中的吴王夫差,为她赢得了无数荣誉和肯定,两次摘得中国戏曲梅花奖。然而,在鲜花和掌声背后,由于油彩过敏,每次上台前她的脸却都必须中一回“毒”,而卸妆后那张黑一块紫一块的脸,更让吴凤花经历了常人想象不到的痛苦和付出。别的演员打个底色就能上腮红,她那张脸起码比一般人多涂两层。“名气虽有,脸孔没有了!傻呀!你!”姐姐的心疼,也深深戳中了吴凤花内心的柔软之处。去年,绍兴电视人钱勇决定为这张有故事的“脸”制作一部纪录片。整整一年时间,他与创作团队跟着剧团进都市、下农村,记录下主人公戏里戏外的点点滴滴。成片时,钱勇确定了一个独特的视觉,即通过主人公化妆、卸妆后脸的对比,以及她就医、熏脸、哄儿子等一系列的生活细节,来反映吴凤花丰富的内心世界。

此外,该片在手法上采用纯记录的风格,无解说旁白,无音乐选配,以镜头组接及舞台表演的原始素材来结构全片,把人物访谈部分的声音作为画外处理以补充信息量,以最终达到真实感人的目的。

面对记者的镜头,不上妆的吴凤花脸黑一块青一块,像是卸妆不净。实际上,由于长年脸上涂油彩,越剧名伶吴凤花已经铅汞中毒十余年:从最早的脸上起红斑,到如今都转成黑色。医生们建议吴凤花,治疗期间必须停止使用化妆品。但为了能够继续站在舞台上,吴凤花认为这一切都值得。

主人公:吴凤花

她出身农村、扎根基层,作为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的原生代演员,从艺30多年,塑造了诸多越剧舞台角色。十几年间,吴凤花的戏,得到了观众的追捧、行家的认可,先后获得了梅花奖、白玉兰奖等多个奖项。今年,她又获得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年,13岁的吴凤花踏进浙江省绍兴县戏曲艺术职业学校的大门,从此和戏曲结缘。她清楚地记得,离家时,在家乡农田边,父亲说:“如果你没唱好,就回来跟我继续种地。”这句话,吴凤花一直沉淀在心里,成为一个信念:“我,一定要唱好!”从家乡的田野启程,她艰难而坚定地在演艺路上走了32年。

吴凤花是范瑞娟的得意门生,可对于范派质朴自然的韵味,她却不是最神似的继承人,她嗓音清纯明亮,演唱跌宕起伏、顿挫鲜明,具有高亢挺拔特色,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风格。至于她表演的角色类型之多、行当之宽广,有异于一般的越剧小生。有才子佳人戏中的文弱书生,有帝王将相戏中的英武将军,既可是成熟、具谋略心计的大将军,也可是少不更事的年轻将领;有帝王将相戏当中的皇侯角色,既可是介乎正反之间的枭雄,也可是懦弱无能的皇帝;有帝王将相戏当中的太监角色,有官吏、状元、驸马,有布衣、平民角色;既出演现代戏《啼笑姻缘》,也能客串江南滑稽戏等,不一而足。

从行当看,吴凤花尝遍了巾生、官生、大官生、武生、文武生、穷生、娃娃生和演绎陈琳时用上的老生程式;从跨越的年代看,由春秋战国至清装及现代戏,均曾涉足。所演剧目,有喜剧、悲剧、正剧、闹剧、文戏、武戏、传统、新编。所演人物,有威武、懦弱、多情、负心、善良、奸恶、忠义、叛逆。所有二元对立的特质,都在她一人身上调和、融合了。

吴凤花塑造的角色是如此多样化,难得的是都能做到形神兼备。她善于刻画人物,表演饱满,善于将不同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戏路之宽广,在越剧青年演员中当属翘楚。

谈到越剧的创新,吴凤花说:“我们这一代越剧演员肩负的责任很大,既承担着继承优秀的传统越剧的责任,又面临着如何创新发展的使命。所以我努力尝试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吸引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