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原温州市艺术研究所所长黄世钰口述,黄慈帖采访整理记录,年)
我是黄湘娟的妹夫,湘娟她在越剧界可以说是德高望重,是温州市越剧团的创始人。她14岁就参加了科班学戏,一生的经历也蛮坎坷的。她有现在的成绩是不容易的,完全是靠她自己努力。解放以前,她都在民间戏班,在温州、平阳、福鼎、台州都有演出。她成名比较早的,成名以后,演当家旦。吃了很多苦,也受了地方上的恶霸的欺负。她曾经在湘芝舞台和王湘芝搭班。王湘芝是班主,那时候他们分包银的,当家旦、当家小生包银比较多,其他演员跑龙套之类的,包银少一点,悬殊比较大的。解放以后,通过戏改,这些制度就取消了。
越剧团以前老的团部在谢池巷,这个团部也是黄湘娟通过财政,一手搞起来的。当时瓯剧团、和剧团他们很羡慕。水心的团部也是她去争取的。分管的领导对越剧团都很关心的,他们觉得越剧团比较听话,问题也比较少,再加上黄湘娟这个团长很务实,很努力。她是个工作狂,工作起来不要命的。她思想上非常要求进步,在政治上比较突出。解放以后,她是艺人中间第一批入党的(那时候我还在省文化局,她的入党介绍我知道的,是和我一个科室的何诗曼介绍的)。在团里,她是年年先进,曾经被评为浙江省“文化先进工作者”,后来进入人大常委——一个艺人走到这个程度,相当不容易。我在省里工作的时候,我就知道温州有这么个越剧团在全省都比较先进的,特别政治上是一面旗帜。他们最早建立党支部,最早建立团支部。整个剧团,从集体所有制到国有制,都是黄湘娟一手领导下搞起来的。
湘娟从人品上来讲是非常好的,她自己一直兢兢业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为全团考虑。她向来说话算话,身体力行,刚开始自己还担任主演。所以,她这种赤诚之心到现在为止还很受人尊重的。湘娟在培养和爱护剧团下一代方面,是很无私,很用心的,也不会老霸着舞台,所以大家对黄湘娟比较尊重的。她的学生有李珍珍、汤丽芳等。
温州市越剧团有点非常突出,就是小生很强,这一点是全省都承认的。黄湘娟在艺术指导思想上就有意识地培养一些比较好的,像周鹏奎、李香琴,他们演《啼笑因缘》,那是绝了。上海人艺在这看了,很佩服的,他们说,演现代戏搞到这个程度,不仅有男子汉的气概还有英雄的风骨,真是不简单。他们看了都很激动,很佩服。他们这一批演员在艺术上都很有追求,这个和湘娟在艺术上的追求是很有关系的。这一批演员,像周鹏奎、李香琴、王凤鸣这三位都很会演戏,我认为在省内其他剧团里,恐怕都很难再找出可以与之相媲美的吧。周鹏奎的花脸,李香琴的老生,王凤鸣的小生。这是跟湘娟做工作,对他们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因为小生比较强,他们演现代戏也是蛮突出的。所以后来《红岩》《南方来信》《闯关》,都是我改编的,都还不错的。
黄湘娟还办学馆,后来招收了一批学员,都是温州人。为了保持越剧剧种风格,保持口白的纯正,黄湘娟制定了一条规矩:学员一旦进入温州市越剧团以后,不准讲温州话,一定要学嵊县话。讲了温州话,那是要受批评的。所以像汤丽芳、王凤鸣、李珍珍等,他们都会讲嵊县话。当时有这个条件,在团里就讲嵊县话。因为团里都是嵊县老师,正宗的嵊县人,像石玉奎啊、周鹏奎啊、李香琴等等。所以温州市越剧团在语言上保持得比较好,比较纯正。从李珍珍她们这一代还是继承这个传统的,就是黄湘娟那时候规定的。
另外,她还规定,在学员期间,不准谈恋爱。团里的年轻人也有点恨她的,说她是封建家长。所以,学员都偷偷谈恋爱。有一次,黄湘娟发现戏校分配来的学生已经有谈恋爱的苗头,她非常紧张。这个事情,我调到温州以后,我也经常劝她,女大当嫁,男大当婚,只要不妨碍工作就行。有时候处理地好,反而成了动力。慢慢地,后来她在这方面也稍微宽松了点。
在文革中,陈茶花、陈美娟、黄湘娟,都是团长,他们三个,关也关在一起。后来分开。湘娟曾经在茶山学习过一段时间。年去江心寺供销社第三招待所里做服务员,搞了一段时间。像这种老同志,当时对毛主席是很忠的。有一次她和我们说:“我对毛主席犯了罪。”我说:“你犯了什么罪?”她说:“我有一笔存款还没有坦白。”当时她工资多块,在市里算比较高的,我们都只有59块。当时银行有一种储蓄,4块钱一个折子。我们一个月存4块钱,已经很吃力了。她每个月可以存40块,10个折子。她觉得没有向造反派交代,是对毛主席不忠。在这个时候,她的胆子比较小,毕竟是艺人,认为自己惶惶不可终日,觉得自己完蛋了。
我看她演过的戏不是很多,我年进来后,曾经看过她演的《钟阿婆》,一个外地移植过来的戏。后来,她忙于行政工作,大部分就给青年人主演了。她悲剧演得好。过去不是有口碑“黄湘娟的抖,吕爱宝的走”嘛?说的就是她的代表作《叶香盗印》。解放前《泪洒相思地》,也演得好的。她的唱腔韵味很浓,人物刻画也很好。她主演的现代戏《归来》,年在省里还得过奖的。这是安徽移植过来的一个戏。后来在全国汇演上也得奖的。
她的缺点就是太不注意劳逸结合了,太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了。她退休以后,好像这个机器运作得超负荷了,突然停下来,好多部件件都老化了,有些都损坏了——心脏病、肾炎、糖尿病等等,大概有7、8种病。她退休以后,两夫妻身体都不好,基本上没有出去旅游过,就是到北京旅游了一次,走不动。后来连麻将都搓不动了。现在隔三岔五地住院,医院是她的老病房。
(笔者注:黄湘娟老师于年仙逝,谨以此访谈记录,以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