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越剧院原创新戏山海情深周末亮相

拿到《山海情深》剧本,方亚芬特别喜欢龙阿婆和疯女人的角色,因为很有戏,但最终,她饰演的是苗家媳妇应花一角,“在排练场不断地调整,希望自己演一个角色就立一个。”

演一个立一个,是上海越剧院最新原创大戏《山海情深》剧组的共同心愿。作为市“建党百年”“全面小康”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入选剧目,《山海情深》正在紧张排练,本周末将亮相美琪大戏院,参加“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

讲述沪黔扶贫故事

《山海情深》讲述上海与贵州之间的扶贫故事。上海服装设计师、志愿者蒋蔚希望重建苗寨竹编合作社,她与竹编社社长应花共商振兴竹编发展规划,其间经历与主管产业的副县长、蒋蔚父亲蒋大海,竹编高手、应花的婆婆龙阿婆的种种误解,最后冰释前嫌。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苗女们穿着蒋蔚设计、自己编制的竹编服饰款款而来,龙凤、天安门、古城墙等造型,满溢着中华风韵与浓浓的山海情深。

“男人们外出打工,应花想重建竹编社,她身上有一种独当一面的劲。应花外柔内刚,有很多肢体动作,我想给她一种力量感。”方亚芬说,除了把角色演出新意,她还在剧中跳苗族舞,“周边都是比我小十几岁的演员,我不能让观众有违和感,得努力跳出苗族舞特色。”

饰演蒋蔚的樊婷婷演惯了古装戏,初遇现代戏,身体不自觉会“端”起来。导演杨小青经常提醒她要放松,找到生活的感觉。樊婷婷也感谢同事们不断监督她,“姐妹们会‘盯’着我说,婷婷,你今天状态是对的,要蹦蹦跳跳像男孩一样。钱惠丽老师还指点我加入小生演员的感觉和身段。”剧中,蒋蔚起初不理解父亲蒋大海的扶贫行为,最后自己也投身扶贫队伍,从对父亲的误解慢慢变成理解父亲、爱父亲。

许杰饰演上海扶贫干部蒋大海,为了快速脱贫,蒋大海把男劳动力大量介绍出去打工,挣钱回来养家,老人、女人与孩子留守家乡。“当留守的人想做事,就缺少劳动力。蒋大海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想弥补。”许杰刻意让自己“收”着演,“蒋大海是很朴实、很生活化的干部。我不想把他拔得太高。扶贫干部的胸怀要有,但我不想太做作,那就不可爱了。”

一次“大兵团”作战

《山海情深》作为上海越剧院近20年来最大规模制作之一,集结全院3个团的力量,台上演员、乐队与舞美人员近人。剧组为60多位演员准备了余套戏服。“这是一次‘大兵团’作战。我上排练场,都有点懵。30多人大乐队,气势惊人。”许杰说。

方亚芬心仪的龙阿婆一角由蔡燕饰演。“我第一次接触现代戏,还是民族风,心理压力很大。”蔡燕本行老生,《山海情深》转演老旦,“通读剧本后,我觉得好过瘾,进行了很多前期准备,着重学习了苗族老太太的人物形象。”

饰演疯女人縢娲的唐晓羚,一直在传统戏中演旦角。“排练时我会询问周围人的感受。有人说我的表演和其他人一样,我当时觉得这不对,因为显不出角色的疯态。所以我一直在琢磨,比如会玩头发,或者其他人对台词时,我会插一句,显现‘不同’。”

“越剧不能脱离流派,但流派要为人物服务。”唱腔设计陈钧被《山海情深》的剧本感动。在他的设计中,年轻的苗女又唱又跳过节,用的是富有青春气息的吕派。许杰原来唱陆派,他向陈钧提出把蒋大海改成唱范派,“范派厚道、踏实,人物豪迈有胸怀。”陈钧还为演龙阿婆的蔡燕一场戏中融入多流派唱腔,“她唱得挺过瘾,观众一定也会看得很过瘾。”陈钧总结,“每一次创作都是对流派的考验,加上苗歌特点,融化在音乐里,更加动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