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共同富裕舟山市定海区统一战线持续

北京医院治疗皮炎 http://m.39.net/pf/a_8833187.html
                            

舟山市定海区深入开展“同心定海山同行共富路”全区统一战线助力共同富裕行动,引导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凝聚力量、积极响应、发挥优势、率先行动,为定海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港城范例贡献统战力量。

开展“同心发展行动”,

共走强区强企路。

一是推动“双招双引”见成效。

聚力做好“定海人经济”文章,依托世界舟山人大会、海外博士家乡行等平台资源,建立“领头雁”信息库和项目库,并聘请知名侨领、定海籍商人担任区政府经济顾问,宣传推介、招商对接、牵桥搭线,推动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信息回传、技术回援、人才回乡,近年来引进“国千”人才1名,项目1个。在定海上海商会副会长李海祥的支持下,投资约1.8亿元金塘李园酒店主体结构已完工,建成后将是金塘的第一家星级标准酒店;在新乡贤顾金强的引荐下,投资约2亿元的金塘木材进出口贸易基地项目已签订了合作协议。

二是打好助企惠企强企组合拳。

立足“两个健康”,引导、服务、推动民营企业家领跑创新、领先转型,在特色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如弘业建设集团大胆探索VR、BIM、无人机等新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短短几年就从一个只有万元注册资金的小企业发展成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年产值增长超10亿元。搭建好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扎实做好政策、培训、融资、法律、人才等高质量服务。如联合区税务局探索建立税收顾问制度,帮助定海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梳理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要点,为企业输送税惠政策近30条,帮助减免税费1.54亿元,相关做法获评全省工商联系统二季度服务“两个健康”优秀案例。

三是聚焦经济发展谋良策出实招。

积极开展“我为定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良策”专题活动,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海洋产业、绿色经济、营商环境、领军企业培育等方面,深入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定海区经济发展痛点难点,形成了一批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区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推动了定海经济稳中提质、稳中增效。比如民进定海支部撰写的《大力促进农业产业联合,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呼吁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推进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两条主要途径来推动产业兴旺,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推出相关举措,小沙街道积极挖掘农业的文化及旅游价值,多层次发展休闲生态农业采摘园、观光农业旅游园,配合庙桥村梵印文化园、毛峙村渔文化展陈馆等建设,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蹄急步稳,也让游人“看得见田野,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开展“同心帮富行动”,

共走富民惠民路。

一是带头帮富致富。

以增强渔农村社区自我“造血”功能为核心,引导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人士、侨资侨企通过产业带动、项目帮扶、资金支持、就业扶贫、消费增收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百企结百村”等村企结对活动,圆满完成36个村(社区)全部“消薄”的任务,夯实了共同富裕基础。积极引导广大新乡贤返乡投资现代种植业、民宿经济等乡村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如乡贤孙舟恩返乡成立“心亲侬研学教育基地”,大力开辟“儿童体验园”“田间课堂”等新兴媒介,做深做细农耕文化教育,吸引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此外,他还积极向当地农民传授现代种植技术和经验,帮助周边农民水稻增加产量10%以上,谱写了一曲“致富不忘家乡人”的动人乐章。在写好家乡“共同富裕”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定海统一战线各领域积极延伸工作手臂,区内13家商协会与四川宣汉县10个村签订三年帮扶结对协议,累计落实帮扶资金百余万,打造了东西部协作的统战样板。

二是深化社会服务实效。

以打造省市统战资源无障碍承接平台为目标,构建“项目化”服务模式,扎实推进小沙街道“同心服务”基地建设,进一步细化“同心服务”菜单,通过“政府选题-党派答题-统战部结题”三步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地方特色为基础,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界别特色,加强上下联动、协同合作,进一步提高服务精准性,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已累计提供送法下乡、农业技术指导等各类惠民服务余次,惠及群众万余人次。同时,严格按照“研究-推进-跟踪-提升”闭环工作方式,对服务项目进行全面考评,并对具有推广价值的服务项目进行大力宣传推广,确保“同心服务”长效化、常态化,形成定海统一战线的“金名片”。例如,“同心知联”健康服务工作室获评省知联会“三服务”品牌项目。

三是鼓励公益慈善献爱心。

引导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通过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方式反哺桑梓,设立香港定海联谊会基金会等各类助教助学爱心基金12个,收到捐款余万元;台胞贝有添先生设立“贝有添奖教奖学助学金”已累计捐赠余万元。深入实施“百企帮百户,携手奔小康”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全区多家民营企业与多户低收入家庭结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企温度”。鼓励广大民营企业家勇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慈善活动,在解决社会问题、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中不断作出新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区民营经济人士累计捐资捐物达1.18亿元,帮扶困难群体余人次。尤其是在助力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共有83家商协会(光彩分会)和企业捐款.3万元,约占全区捐款总额的60%。

开展“同心促和行动”,

共走和谐和睦路。

一是培育一批党的政策“宣讲员”。

积极组建新乡贤宣讲团,围绕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点内容进行宣讲,增强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认识、对政策的认知、对自身发展的信心。如新乡贤朱良成组建“夕阳红”民乐队,引用本地民间小调、快板等形式歌颂十九大精神,举农民看得到摸得着的具体例子进行宣讲50余次,让群众更加深刻地了解党的政策。充分发挥宗教界服务社会、济世利人的优良传统,团结引导好广大信教群众始终树牢公民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睦相助、友爱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在东湾社区上李家区块整体拆迁工作中,面对拆迁工作组难以与拆迁户达成协议的困境,定海慕恩堂负责人刘声牧师对该信徒进行政策解说、思想疏导,终于顺利签约。

二是培育一批纠纷调解“老娘舅”。

充分发挥新乡贤亲缘、人缘、地缘优势,组建新乡贤工作室、老娘舅调解队、道德评判团等队伍近20支,邀请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乡贤定期“上门就诊”和“坐堂问诊”,探索实现“小纠纷不出家门,大纠纷不出村,调解不了的纠纷再找街道”的矛盾调解新局面。如“姚心放乡贤工作室”牵头组建了由港内小船及业主代表组成的流动巡逻船和海上义务巡逻队,快速调解海上矛盾纠纷,其首创的“视为死亡”调解方式,为类似矛盾调处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极大地提高了案件调解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培育一批村民说事“智囊团”。

探索建立“乡贤参事会机制”的乡村治理新模式,通过乡贤恳谈会、专题议事会、座谈交流会等多种形式,邀请新乡贤协同村民代表共同出谋划策,明确乡村发展路径,既缓解了村“两委”班子人员少、事务多的困难,又解决了村民诉求不一致、意见难统一、执行难落地等问题。如马岙村在新乡贤林统裕的带领下,制定了“一把扫把大家扫”等“微民约”,顺利解决了村内露天粪缸迁移、抛荒地整治、村道修建等多个民生难题,村庄环境焕发新容颜。此外,在新乡贤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关心、参与村里的集体事务,逐渐形成了“有事一起干,事事有商量,人人成风尚”的乡村善治格局。

开展“同心育文行动”,

共走自信自强路。

一是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

充分挖掘新乡贤文化,建成乡贤故居、乡贤馆等文化阵地近20个,逐步营造颂贤、爱贤、敬贤、学贤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新乡贤典型,把培育新乡贤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中,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开设“走近乡贤”“善治学堂”等宣讲品牌,把新乡贤的榜样力量转化为推动全体定海人向上向美的实际行动。比如,新乡贤曹杏娣带领的“美之声”演唱团创作了《婆婆也是妈》等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优秀作品,累计送戏下海岛多次,助推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此外,以乡贤带动乡村文化的繁荣振兴,新乡贤陈伟兴捐建的白泉文化公园、新乡贤余兵等人投资运营的金塘文化中心项目不仅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还有利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二是扎实服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以资源为媒介,稳健推进文化基础建设,助力建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群岛美术馆,支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张高俊在馆内免费举办渔民画培训班,传承舟山渔民画艺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并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广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区知联会建好用好“同心知联戏台”,开展送戏下乡等活动20余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学术为纽带,不断强化优势文化资源输出,民进定海支部积极结对小沙中心小学,创意推出“每周四越剧课程”,积极开展送教活动百余次,挖掘并重点培养了一批戏曲小演员。

三是深入创建精品示范场所。

积极开展“文化寺院”创建,不断提升场所整洁度、美观度、文化性、艺术性,向社会展示向上、向正、向善的新形象。深入挖掘民间信仰的当代文化价值,以“旧瓶装新酒”,按照“第二文化礼堂”的理念,指导各镇(街道)将民间民俗文化和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完美融合,实现场所文化基地功能、教育阵地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的有效拓展,切实发挥民间信仰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积极作用。比如在小沙大庙设立缪燧纪念馆和舟山艺术文化长廊,以“立体的教科书”的形式,向大众展示清代定海知县缪燧贤能仁政、勤政清廉、关爱民生的事迹,弘扬了廉洁勤政文化。

(供稿:舟山市定海区委统战部)

原标题:《舟山市定海区统一战线持续开展四大行动铺就“同心定海山同行共富路”美丽画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