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越剧大二班特色主题活动回顾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是浙江传统文化瑰宝,其优美的旋律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饱含乡土浓浓的气息。在我园古韵课程的开展中,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重要的内容。

一场越剧、一群孩子、一次晨间音乐让我们班几名孩子开启了一场关于越剧的讨论。

彤彤:这个音乐是戏曲音乐,我在我奶奶那里听过!

康康:这是越剧,我们都听过。

小彭:

他和我们平时唱歌的音乐真的很不一样,我听也听不懂。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由此萌生了对传统艺术的懵懂热情,于是基于孩子的兴趣,我们开展了——《我眼中的越剧》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的脉络流程

建构艺术环境

围绕班级环境主要从创设班级环境、创设主题墙、创设走廊环境三个方面开展。

///

活动开展前期我们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入手,了解到孩子的已有经验。

///

教师“投其所好”抓住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向,重新设计本次的课程内容,分层进行,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不同领域去接触越剧艺术教育。

///

本次主题我们从孩子视角出发,展开了遇越剧,知越剧,演越剧三个大方面。从走进越剧课堂、融入一日活动、了解名人文化、开展越剧演出四个小点进行。

走进越剧课堂

一次越剧调查

一次越剧课堂

一次越剧投票

一次越剧对话

融入一日生活

巧手活动

妆造

画眉毛

涂腮红

涂口红

古韵

戏台

过渡环节

戏曲风采展示

了解名人文化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的了解越剧和我们地方文化的联系,老师向孩子介绍了地方戏曲大师顾锡东并欣赏了他的著作——《五女拜寿》,基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我们将剧情编成了简单的故事,便于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孩子们回到家和爸爸妈妈讨论起了在学校欣赏的越剧故事,并且在家里还观看了相关内容。

了解名人——顾锡东

越剧欣赏——《五女拜寿》

在家回顾——《五女拜寿》

开展越剧演出

“微演出”——我想做。。。

在欣赏《五女拜寿》后,小朋友津津有味的讨论着剧中几个女儿女婿的好坏,并且同伴之间还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投票投出了他们最喜欢的人物。看到兴趣不减的孩子,于是我们在班级里又开始策划起了一次“微演出”《五女拜寿》中的一个情节。在演出前孩子们又开始一次“微计划”进行分工,小朋友们选择了他们想做的舞台工作。

分工后孩子们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了他们的工作。

建筑师——舞台建构

计划表

一开始就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舞台场地他们觉得太小,和他们的计划有冲突。

于是他们开始重新找场地,并开始布置。

化妆师——材料准备

服装师——服饰选择

演出准备

妆造

换服装

舞台演出开始啦!

小朋友们能大胆的表达自己对戏曲人物的理解,敢于展示自我个性。赢得了小观众们的赞赏和掌声。

总结与收获

对于越剧孩子们有太多的好奇和问题,他们也有很多的思考和想法,原来,当越剧遇见当代孩子,竟会碰撞出如此这般儿童世界里独有的思维火花。

本次活动我们围绕孩子的“兴趣”而开展一系列活动,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

1.提高了幼儿对越剧的兴趣

孩子们能感受越剧艺术带来的成功、愉悦,让他们逐渐自信、开朗,在交往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对他们多方面的个性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2.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发和课程整合,设计和组织各种形式的越艺活动,并针对大班幼儿认知及动作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进行了分层教学,研究适宜于幼儿了解和学习的内容。

3.提高了家长对越剧的认知

建构了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提高了家长对越剧艺术的认知,使家长成为幼儿园课题课程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使家园教育更趋一致。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