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不是海棠红流量京剧让国粹只剩一

于正新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开播,该剧以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平的梨园百态和时代动乱为背景,讲述商人程凤台和名伶商细蕊的爱恨情仇,并打着弘扬国粹、传播京剧的旗号,用于正的话说就是“想给观众图一乐,在剧中弘扬一下我们的非遗文化。”

主演黄晓明和尹正。

对此,出品方也是信心十足,请来了梅兰芳先生关门弟子毕谷云担任顾问,戏剧指导谈及剧中有二十多处京剧,五六处昆曲,旦角的八九个流派,导演也坦言是“很敬畏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够让观众喜欢上京剧、爱上京剧”。乍看上去,剧中的国粹元素不少,商细蕊是京戏艺人,举手投足都要透着气质。剧情设计上也不乏京戏成分,《贵妃醉酒》《墙头马上》《长生殿》等传统曲目纷纷亮相。但是细琢磨,会发现戏曲元素并未与剧情有机融合在一起,京剧不过是一个装饰品,还处处透着刻意和做作,把里面的京戏换成百乐门的歌舞,毫不违和。

传统戏曲与影视剧的关系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早期大量的戏曲演员投身影视,也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经典的角色。如湘剧演员左大玢的观音菩萨、越剧演员何赛飞的杨九红、黄梅戏演员袁玫的袭人、评剧演员赵毅的白敬业等等,无一不是荧屏经典。

抛开专业性的戏曲影视不说,通俗影视中融合、借鉴传统戏曲元素,不但能成为推进剧情的金手指,还是剧作的品质保证。在这方面,票友导演郭宝昌的《大宅门》是个中翘楚。这部剧同样以京城的乱世风云为背景,既有符合现代人视角的大家族故事,也有浓重且精妙的戏曲元素。赵季平的配乐,片头婉转优扬的京胡独奏,暗示着剧情的百转千回,融合了京剧唱腔的片尾曲京腔京韵十足,“由来一声笑”,尾音悠长句句铿锵。剧中配乐皆是京剧的伴奏,重要人物出场的四击头,是全剧的一大标识,也是剧情要发生大的推进的风向标。

《大宅门》中的杨九红。

最绝的是,剧中对《挑滑车》那段唱词的化用让人拍案叫绝。从白景琦12岁登台开始,这段唱词陪伴了他一生:八国联军进城的时候,与老田木亦敌亦友;到了济南,与泷胶庄的老孙头斗智斗勇;三老太爷就义前,叔侄二人面对侵略者展现的民族大义。这段唱词,郭宝昌将其融入了白景琦的生命之中,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险境,他都要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就像高宠那样,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战斗到底。这种设计,既能把握住人物的性格,也能抓住观众的观剧兴趣。《大宅门》成为经典,是现代影视创作理念与传统戏曲互相成就的典范。

当然,《大宅门》之外,仍然不乏戏曲、影视融合的佳作,央视版《笑傲江湖》里面茅威涛塑造的东方不败就融合了越剧艺术的妩媚,川剧变脸王彭登怀用于体现心理变化的变脸动作,让金庸都大为惊叹。邹静之编剧的《进京城》中,片中人的命运在《红鬃烈马》《寒窑记》《霸王别姬》《战长沙》等戏曲曲目辉映下,也迸发了不俗的艺术创造力。

商细蕊。

反观《鬓边不是海棠红》,剧中戏曲元素处处生硬,一出国破家亡的《长生殿》都能窄化成“我看见的是无奈,是步步妥协,是被命运拉扯着,过着自己根本就不想要的生活”,竟也不能想到与剧中设定的年代呼应一下?商细蕊面对负情而去的师姐,不但忘了“戏比天大”的梨园行规矩,还满腹哀怨的以戏骂人,丝毫没有正向的价值观引导,国粹就是如此弘扬的吗?对比《梅兰芳》中十三燕那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云壤之别。

于正惯于踩着大众的兴奋点做生意,这种仍然是“网络IP+流量小生”思维的影视剧,国粹也就成了流量的装饰品。流量京剧的版图上,请来的顾问看上去更像是立起一面保护伞,基本功都没到家,何谈弘扬国粹。

流量相声在各方鞭挞之下已如过街老鼠,没想到,流量京剧又玩出了新花样,如果这种玩法做大了,国粹可能就剩一张皮了吧。

□何殊我(剧评人)

新京报编辑吴龙珍校对吴兴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