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之一
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1月23日晚19:30
甘宁与新加坡华乐团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将在权威音乐直播平台——乐通天下
进行展播
节目单
音乐会亮点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是取材于民间传说,吸取越剧曲调为素材,经由何占豪、陈钢于年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该作品于年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向建国10周年的献礼作品首演。由时年18岁的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樊承武执棒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管弦乐队协奏。
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此次音乐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新加坡小提琴家甘宁将演出扣人心弦的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乐团也将演奏两首在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中获奖的作品《喀拉喀托火山》及琵琶协奏曲《狮舞弄清韵》,此曲将由本团琵琶首席俞嘉担任独奏。
乐团介绍
新加坡华乐团是本地的旗舰艺术团体,更是唯一的专业国家级华乐团。自年首演以来,拥有超过80名音乐家的新加坡华乐团在肩负起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际,也以发展和创新为重任。新加坡华乐团赞助人为李显龙总理,坐落于被列为国家古迹的新加坡大会堂。新加坡华乐团通过汲取周边国家独特的文化,发展成具多元文化特色的乐团。各种资源和优势相互交融,使新加坡华乐团成长为一支风格独具的优质华乐团。
新加坡华乐团不断策划与制作素质高又多元性的节目,使它在华乐界占有一席之地,而日益扩大的观众群也目睹了华乐团这几年来的成长。年的滨海艺术中心开幕艺术节上,新加坡华乐团带给观众一部富于梦幻色彩,又具真实历史事迹的交响幻想史诗《马可波罗与卜鲁罕公主》,为乐团发展史开创新的里程碑。年的新加坡艺术节,新加坡华乐团与本地多元艺术家陈瑞献一同呈献了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千年一瞬》,突破了单一艺术呈献的音乐会形式。年新加坡建国39年,新加坡华乐团召集了名表演者,以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华乐队演出《全民共乐》,堪称壮举。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周年,新加坡华乐团集合多方力量,邀请多位国际知名歌唱家同台演出音乐剧史诗《海上第一人一郑和》。年,新加坡华乐团与新加坡交响乐团,以及本地其他上百位演奏家组成的联合大乐团,共同参与了新加坡国庆庆典演出,为国庆典礼增添艺术色彩。年新加坡艺术节,新加坡华乐团与剧艺工作坊合作,突破性地让莎士比亚名著与昆曲经典《牡丹亭》在演出《离梦》中相会。年,新加坡华乐团成为历史上第一支应邀在爱丁堡艺术节开幕星期演出的华乐团,并于年参与新加坡艺术节在法国巴黎的演出。
新加坡华乐团以高演奏水平,受邀到全球各地多个重要场合中演出,包括中国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澳门、匈牙利和伦敦。在年,新加坡华乐团参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及苏州欢庆新中苏州工业园区20周年的演出。在年,新加坡华乐团赴香港荃湾大会堂演奏厅和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演出两场音乐会。为庆祝新马建交50周年,新加坡华乐团参与了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于吉隆坡举行的“文化之桥”新加坡文化交流季,在吉隆坡呈献马来西亚首演音乐会乐飘双峰-荟音乐融》,带领马来西亚的观众踏上新马文化交流的音乐之旅。这些海外音乐会不仅大大提升了新加坡华乐团在国际音乐界的名声,也奠定了它在华乐界的领导地位。
新加坡华乐团以人民乐团为宗旨,通过社区音乐会、学校艺术教育计划、户外音乐会等活动来推广华乐,为使其他民族的朋友也能欣然地欣赏华乐。新加坡华乐团也委约作品,于不同音乐会中首演新作品。新加坡华乐团主办了三届的国际华乐作曲大赛,分别于年,年及年。此大赛注入了“东南亚”元素,借此创立本地独有的音乐风格。新加坡华乐团于年主办了新加坡首次为期23天的全国华乐马拉松。31支本地华乐团体在新加坡各地呈献44场演出,吸引了约两万名观众。年6月28日,新加坡华乐团在国家体育场,新加坡体育城缔造了历史性的成就,以名表演者打破两项健力士世界纪录和三项新加坡大全记录。新加坡华乐团通过启发、推动、影响和教育的方式来传达音乐理念,让优雅华乐举世共赏。
遇见大咖
叶聪指挥家
叶聪于年1月应邀出任新加坡华乐团的音乐总监。在他的领导下,新加坡华乐团迅速拓展其演奏曲目。由他策划的大型音乐会包括交响幻想史诗《马可波罗与卜鲁罕公主》《千年一瞬与陈瑞献的音乐对话》《大唐风华》《雷雨》及《海上第一人一郑和》等。同时,在《离梦》中把汤显祖及莎士比亚名著融为一炉的初步概念也来自他的构思。这些成功的制作不但广受好评,也把华乐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叶聪于年10月荣获文化界最高荣誉的“新加坡文化奖”。他也担任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的艺术顾问。
年,叶聪担任新加坡国庆典礼的音乐总监,他为这个举国欢腾的庆典节目作了全新的音乐设计。在国家领袖、名热情观众和上百万名透过现场直播观礼的国人面前,叶聪成功指挥了一个由新加坡华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马来和印度乐队、南音小组及合唱团所组成的联合乐团。在和年,叶聪也分别在新加坡室内体育馆和新加坡体育城的国家体育场策划和指挥两场千人大型乐团的音乐会。年的名演奏家的音乐会破了两项健力士世界记录和三项新加坡记录。
叶聪带领新加坡华乐团走向世界,以他的不断努力和深厚的艺术见解,精心打造出属于乐团自己,融汇中西,富有东南亚特色,新加坡华乐团的独特声音。年,他带领乐团远赴伦敦、盖茨黑德,以及布达佩斯春季艺术节,成功指挥了一系列的欧洲巡演。年10月,乐团在他的领导下,展开了中国巡演之旅,先后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澳门国际音乐节、广州星海音乐厅、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和深圳音乐厅中成功演出。年8月,乐团成为历史上第一支应邀在爱丁堡艺术节开幕周演出的华乐团。
叶聪自年至年担任美国南湾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年,他与南湾交响乐团更获颁美国作曲家、作家及出版商协会大奖荣衔。在年5月7日,南弯市市长PeteButtigieg宣布那天为“TsungYehDay”(叶聪日)。叶聪荣获印第安纳州最高平民奖“TheSagamoreoftheWabashAward”。他曾担任过美国西北印第安纳交响乐团及香港小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美国奥伯尼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和圣路易斯交响乐团助理指挥。作为一个活跃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他曾应邀指挥过多个欧美知名交响乐团,如芝加哥、旧金山、圣路易斯、明尼苏达、罗切斯特交响乐团;法国广播电台爱乐交响乐团;苏格兰皇家交响乐团等。他也经常穿梭旅行于亚洲各地,与北京、上海、香港、东京、首尔、新加坡、台北、吉隆坡等地的主要交响乐团、华乐团合作演出。叶聪与Delos,Naxos,雨果等唱片公司合作,曾录制多张光碟专辑。
叶聪在指挥教育界亦极富盛誉。他曾到北京、上海、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多次举办指挥大师班。他近年来的新任命包括中国中央民族乐团首席客座指挥;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捷克共和国国际指挥学院教员;江苏大剧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和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叶聪于年荣获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颁发的“杰出民族管弦乐指挥“称号。
甘宁国际小提琴家
新加坡籍小提琴家甘宁享誉国际,在全球巡回演出并举办多场独奏与室内乐音乐会。她“鲜明的艺术个性”曾受到英国权威弦乐杂志“TheStrad”的盛赞。
年,她在比利时举办的伊丽莎白女王音乐比赛中脱颖而出,摘下银牌奖,同时也获得电台与电视台观众所投选的“公众奖”。她也常与世界一流的乐团合作,如克里夫兰管弦乐团、比利时国家乐团、比利时列日爱乐乐团、马来西亚爱乐乐团及伦敦市立交响乐团等,更受到以下指挥大师的青睐,如梅纽因、洛林·马泽尔、奥科·卡姆、水蓝及路易斯·朗格莱等,都曾与她有过成功的合作。在室内乐方面,与她合作的著名音乐家包括梅纽因、摩尔多瓦裔小提琴家帕特里恰·科帕钦斯卡亚、比利时大提琴家玛丽·霍林克,及加拿大钢琴家路易斯·洛蒂等。
她也为数家唱片公司灌录过唱片,如比利时唱片公司Cypres(西普列)发行的“Transatlantic”(《横跨太平洋》)唱片、荷兰Etcetera(埃写特拉)唱片公司发行的《蝉》(全辑收录她父亲,作曲家甘琦勇的创作)与比利时作曲家波耶克的小提琴协奏曲(与比利时弗拉芒电台乐团合作,由马克·绍斯特劳指挥)。年,她与钢琴家张小惠合作,为伦敦子午唱片公司录制了“公路电影”唱片。
俞嘉琵琶演奏家
俞嘉四岁开始随父亲俞松林学习琵琶,九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李光华教授。俞嘉多次参加国际比赛,屡屡获奖。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加入新加坡华乐团,担任琵琶声部首席至今。
俞嘉受台北实验国乐团的邀请与台湾著名指挥家陈澄雄合作演出,赴墨西哥与指挥家陈左煌合作演出琵琶协奏曲《春秋》,与湾普音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录制了四张个人琵琶独奏,协奏专辑。近年来,她也多次受邀参加丹麦、墨西哥、香港等地艺术节及新加坡艺术节的演出。
俞嘉在新加坡华乐团期间与多位著名指挥家合作,先后演出了琵琶协奏曲《满江红》《瑟》《怒》《古道随想》《草原小姐妹》《花木兰》《春秋》《倾杯乐与胡璇歌》等作品。新加坡华乐团还特别邀请著名作曲家刘锡金和关乃忠先后为俞嘉量身创作了琵琶二胡协奏曲和琵琶协奏曲。于年,新加坡华乐团举办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由俞嘉首演的琵琶协奏曲《狮舞弄清韵》获得此次比赛的最高奖项创作奖第一奖和观众票选第一名双料冠军。
演出曲目
《喀拉喀托火山》
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海岸的喀拉喀托火山,于年的火山爆发是19世纪最致命的灾难之一。
这首作品以一个标题音诗的风格,分为三大段,以由木管独奏带有“随意”性的序奏,唤起失落的记忆开始,其后快乐的乐句代表着沿海村民的日常生活。民谣般的曲调,暗伏着小型地震活动作为背景,结束了乐曲第一部分。
一段极具打击性的乐段开始了下一部分,日渐激烈的火山爆发制造出巨大张力,随后的大段赋格乐段就是在海啸和激增的火山碎屑当中,最后的爆炸打破了幸存者的耳膜。这部分的终结是一首在残酷的悲剧记忆中的挽歌,在以新的活火山取代前者的作为乐曲尾声前,贴切地称为“克雷克吐尔火山之子”。未来究竟何去何从?
《喀拉喀托火山》是为纪念新加坡爱乐管乐团十周年的委约创作,并由荷兰TierolffmuziekeCentrale出版。乐曲于年为新加坡华乐团移植成华乐版本,然后再为台北市立国乐团修订,在亚洲作曲家联盟会议上演奏。现在的版本是由为了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而作,跟原来的管弦乐版本有很大不同,并需要重新配器。
此作品荣获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新加坡作曲家奖。
《梁山伯与祝英台》
此曲目以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吸取浙江越剧的曲调为素材创作而成,并选择了故事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作为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一)呈示部秀美如画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奏出诗意般的爱情主题。紧接着的不同乐器的对答和活泼的中段,分别描述梁祝草桥结拜和同窗三载嬉戏游玩的情景。最后的慢板是长亭惜别。
(二)展开部以小提琴与乐队的两个相互对抗的主题,表现祝英台反抗其父的威逼。凄婉动人的慢板对答奏出梁祝楼台相会的感人场面。随即旋律急转直下,以激越的京剧导板和越剧嚣板,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的恸哭。
(三)再现部雨过天晴,梁祝二人化成了美丽的蝴蝶,双双在天上自由飞舞…
《狮舞弄清韵》
广东的南狮技艺精湛,高超的桩功更引入屏息。此曲就以狮艺作为背景题材,并以音乐来描绘狮艺中的不同元素。全曲旋律素材皆来自广东音乐《醒狮》一曲。经拆解后再以华乐中传统的作曲方式,“放慢加花”及旋律润饰”等手法,来重构及谱写乐段。当中亦以琵琶的传统曲式作为框架。揉合了文曲及武曲的色彩之馀,全曲也有著“起、承、转、合”的结构,务求将华乐中不同的元素共治一炉。全曲共分十二段:初醒、点睛、出洞、上山、巡山、舞柱、上桩、越桩、採青、叩别、昇天、迥吼。
此作品荣获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创作大奖第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