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舞台是一个固定的框子。观众从框子里看到的,是在一定地点上按照时间顺序活动的人物。空间和时间的观念,创造了舞台真实感,同时又带来了极大的限制。千百年来,中外剧作家就在这种限制中发挥创造力,既利用它,又打破它。在戏曲舞台上,由于贯穿全剧的中心事件鲜明突出,观众急切要看后事如何,于是作家努力打破这种限制,让空间时间为情节让路。戏曲重在写意传神,启发观众想象,尊重观众心理。观众想在一个框子里看到两处同时发生的事,就可以一台出二戏,甚至三戏四戏。
观众想要快些看另一个地点的事,人物在台上转一个圈,马上到了那里。观众要看连续场面,人物就可以千里行舟,万里驰骋。这时的舞台空间就不是固定的一点,而是一条无尽的江河,或者一片无边的原野。在情节按时间顺序进展当中,如果某些环节需要看仔细一点,就可以把速度放慢,把时间拉长。如果不需要看那些无意义的过程,几十年的时间可以转瞬即逝。就是这样,戏曲适当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取得了较大的自由。它不太像生活的外形躯壳,却表现了生活的内在真实。这是戏曲的一大长处,使国外许多艺术大师为之惊叹,大加赞赏。
关于舞台空间的使用,有些戏是十分巧妙的。流行于许多剧种的小戏《张古董借妻》,又名《一匹布》,曾选入《缀白裘》。其中“月城”一场,颇为别致。“月城”一场,就是在一个舞台上同时表现两地的事。舞台左前方是月城,张古董蹲在那里自恨自悔;舞台右后方是岳父家,一对假夫妻坐在那里苦捱天明。妙就妙在两地相隔很远,戏却互相呼应。从初更到五更,张古董和张妻一人一句,轮番独白,语意相连。
余姚市姚剧团《张古董借妻》演出剧照记得山东梆子老艺人的演出,张古董似乎遥遥望见数十里外房中的情景,急得抓耳挠腮,咬牙跺脚,更加夸张了老财迷的窘境。正是巧妙地打破空间限制,一台同表两地事,不是单表一头,或者先表一头再表一头,才能够如此生动有趣,收到强烈的讽刺效果。根据蒲松龄的短篇小说改编的吕剧《姊妹易嫁》,在舞台空间的处理上,也很精彩。这个戏的情节几句话可以说清:姐姐是个势利小人,她不知道未婚夫已经中了状元,看他青衣小帽前来迎娶,以为他落了第,便大哭大闹要悔婚。妹妹爱姐夫的人品,代姐出嫁,反倒做了状元夫人。戏曲在突破舞台空间局限上,有许多巧妙的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
吕剧《姊妹易嫁》剧照戏曲在突破时间局限上,主要是缩短和延长两种方法,在每个戏里都可以见到。缩短容易理解,要在两三小时之内演完几天几十天甚至几十年的故事,不缩短不行。常见的方法是用场次的间隔来切断时间。人物下场后再上场,就可表示已经过去若干时日了。这在任何戏剧中都是一样的。再就是少说废话,把无意义的过程尽量省略。出门远行,不用准备,拿腿就走;二人见面,说完正事,立即告辞。舞台上千里走马,比飞机都快;万里投书,比电报还疾。这是和戏曲为精炼集中分不开的,做到这一点不那么容易。必须“主脑”
戏曲演员照立得鲜明,剧情发展紧凑,才能分清哪些是必不可少的话,B些是不用多说的废话。假如情节发展趋向不明,进展势头猛,就容易出现东扯葫芦西扯瓢的闲笔懈墨。在紧要关节加倍延长时间,则是戏曲的擅长。按说唱词就是拉长时间细致刻画人物的一种手段。最快的快板也比说话慢,因为一句话的意思要变成唱词,就不会还是一句。在生活中一分钟能做完的事,在舞台上允许唱上半个小时。戏曲剧本在情节发展的关键部位,总是不厌其详、不嫌其慢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务求把话说透,把意写深。
戏曲《春草闯堂》剧照《三上轿》不能一次就上去,要反复三次、斗争三回才能上轿。《十八相送》不能一个比喻算完,川剧用了八个,越剧用了十一个。《春草闯堂》不能御匾一下,草草收兵,而是反反复复,出尽相爷的洋相,方才罢手。《姊妹易嫁》状元花轿到门,也不能立刻就上,而要延长时间,写出岳父的惊喜,妹妹的礼让,状元的坚决,特别是写足姐姐的悔恨和无耻乞求,才能收场。象以上所说的这些地方,观众唯恐作者狠心,按正常的时间尺度办事,恨不能把作者的表弦扭断,摆脱时间限制,好让他们深入细致地看个痛快。
戏曲《牡丹亭》剧照由于适当地突破了宗间时间的局限,戏曲的场子安排也比较灵活自由。在古典戏曲中,元杂剧一本分为四折,每折中也有时间地点的转换,实际上包括几个场面。第一折之前加的“楔子”则类似序幕。如《窦娥冤》楔子一场,第一折两场,第二折三场,第三折一场,第四折一场,名为四折实则八场。明清传奇每剧分出若干出,《牡丹亭》是五十五出,《拜月亭》是四十出,《琵琶记》是四十二出,分得就比较细了。另外还有较短的剧目,也叫杂剧,一般不超过十出,如前面举的《借妻》便是。
戏曲《窦娥冤》剧照清代乾隆以后,各地的民间戏曲兴盛起来,小戏、大戏、本戏都有,分场更为活泼。总起来看,戏曲的场子安排,越来越趋向于灵活自由。根据剧情的发展,想到何处就到何处,需要谁来谁就来到。过去的演出,没有实景,不用大幕,只用人物的上下场来表示时间地点的转换。可以紧紧连接,一气呵成。场与场之间,主要是强调衔接和紧凑。如李渔所说,不要有“断续之痕”,“血气中阻”之势。除此之外,还要保持均衡和谐,有对比有变化,突出重点。有人认为在现代戏里,很难打破时空限制,运用灵活自由的分场方法。理由是现代戏一般采用了写实的布景,把地点固定住了。
戏曲演员照我们并不主张退回到一桌二椅的时代,我们赞成使用布景,增强舞台美术在戏曲中的作用。目前的布景确实和戏曲的表演存在一定的矛盾。过去已有不少可喜的尝试,把简练的景物推得稍远一点,不以标明地点为主而以创造意境为主,湖光山色映衬虚拟的行船;莽莽绿野托出小车的舞蹈,都比较协调。我们戏曲作者可不可以从剧本结构上提供更多的机会,让舞台美术家大显身手呢?一些著名的话剧导演尚且努力汲取戏曲的写意方法,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话剧,我们更没有理由轻易抛弃自己的传统。我们应该结合现代舞台的条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传统,使戏曲的艺术手段,随着时代的进步,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