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不是海棠红是弘扬京剧还是糟蹋京剧

又是一轮《鬓边不是海棠红》的追剧周期,打开爱奇艺视频却发现在《鬓边》剧周边链接出来的不仅有剧情花絮和云发布会在线视频,更出了一档新的脱口秀栏目叫《瑜你台上见》。栏目主讲人便是近年来因将京剧带入各种流行舞台而走红的京剧明星王珮瑜。

其实,即使没有《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流量,王珮瑜其人也是目前戏曲界足够有话题的人物。首先,她是年以后,专业戏校唯一打破常规招收培养的女老生。为了避免旧时学戏对孩子身体和心理的摧残,新中国成立后专业戏校便有了明文规定,不招收女孩学戏老生。但14岁的王珮瑜却用一种破釜沉舟的悲壮愿望上书时任上海市文化局局长的手中,表示了自己学戏的决心。几经波折,终于成为上海戏校92京剧班唯一的学习老生的女生。

其二,在不到16岁的年纪,在香港一战成名,获得了“小冬皇”的美名。

对熟悉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的人都还记得,民国时期有一个被尊称为“冬皇”的老生名角孟小冬。孟小冬一生传奇。先是与梅兰芳因戏结缘,喜结连理。后来由于梅兰芳的家庭原因,孟小冬不堪忍受不公正待遇,与梅兰芳离婚。离婚时,孟小冬曾立誓:以后要么不再唱戏,但要唱,一定要比梅兰芳唱得好,唱得红;要么不再嫁人,要嫁也要嫁比梅兰芳好的。后来孟小冬到上海,遇见了杜月笙。杜月笙是孟小冬的超级粉丝,追孟小冬的戏追了多年。最后在杜月笙迁到香港时,孟小冬终于决定以身相许,成了杜月笙晚年唯一照顾左右的妻妾。

年,不到16岁的王珮瑜到香港表演孟小冬曾经的拿手好戏《搜孤救孤》,受到孟小冬的徒弟蔡国蘅先生的称赞,说“珮瑜一出场,我们就感觉老师回来了”。于是王珮瑜“小冬皇”的名气就在京剧界传开了。

其三,她是京剧演员走向民间传播京剧艺术的新锐。从年她离开体制,独立下海摸索京剧推广的道路开始,十多年来,她从未停止过于当下流行文化的接触与学习,但也从未远离过京剧艺术。

对于戏曲演员转型,我们其实并不陌生。比如著名演员何赛飞,原来就是一名出色的越剧演员。但这些走出体制的戏曲演员一旦进入演艺圈,便会完全抛弃自己的戏曲演员的身份,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影视剧演员,远离了原先所熟悉的梨园行。但王珮瑜却是个异数。

尽管她参加了无数的综艺节目,频繁亮相于诸如《奇葩大会》、《经典咏流传》、《跨界歌王》这样的流行类节目,还做了许多跨界合作的尝试,但她从来没有改变自己戏曲演员的身份,也从没有放弃对京剧艺术的推广。

她做讲座,搞清唱会,开抖音引流量,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能更好地推广京剧艺术。她说从不拒绝流量,亦不拒绝网红。在她看来,那些民国时期的京剧大师所走的道路和现在的流量小生和网红并无不同。角儿都是座儿捧出来的,比如像梅兰芳、谭鑫培这样的前辈大师无不都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流量明星。如果没有票房收入,没有粉丝的热烈捧场,没有每次演出时数不清的彩头,角儿也成不了角儿,当不起“老板”的称呼。但她也知道,如果脱离了京剧艺术的滋养和背书,她的这种独特性和稀缺性也将不复存在。所以她从来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她从来都是一个京剧演员,她的那些尝试,那些挣扎,那些与流行文化的交融互动,都不过是为了让京剧这门传统艺术拥有更光明的前景。

即使没有《鬓边不是海棠红》,《瑜你台上见》的策划、录制本也是在她的计划当中。她希望以脱口秀结合表演的方式尝试一种大众更喜闻乐见的京剧推广方式。只不过,正好她与于正是好友,于是二人一拍即合,有了节目与剧目“打配合”的想法。

虽然目前《瑜你台上见》才播出了一期节目,却已在爱奇艺上冲入了综艺类飙升榜的第三位,与《青春有你第2季》和《青春加点戏》比肩。作为一档以传统戏曲为主题的综艺节目来说已属难得。节目中,王珮瑜以风趣幽默的叙述,以电视剧的情节为引入,向我们描绘了京剧行当中那些大众不太了解的行话和行规。不仅让我们获得了许多电视剧外的梨园行知识,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入浅出地体会到京剧艺术的魅力。

记得十年前,于丹曾在凤凰卫视录制过讲昆曲之美的栏目,让多少年轻人从此迷上了昆曲。现在王珮瑜以专业演员的身份,流行的语言表达向大众讲解京剧那些事,是否会引发一轮京剧热潮,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这门艺术,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