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影视界第一位女将军王晓棠

中科医院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王晓棠,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共第十四大代表,中国影协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她父亲王叔惠,毕业于南京艺专,是一名国画家;母亲毕业于同校,却习油画。王晓棠有两妹和一弟。抗战爆发后,全家随父入川至重庆,父亲做事踏实,官至国民党少将,但清廉的他看不惯国民党的腐败,最终辞职专心绘画。

年春王晓棠随父母回到南京,同年冬全家迁居杭州。王晓棠就读于浙江省立女中。到了年,当时总政文化部部长陈沂要打造最顶级的总政文工团歌舞团、京剧团、越剧团、杂技团等,黄宗江一行被派到上海,专门游说当时最负盛名的越剧表演名角徐玉兰、王文娟和京剧名角李丽芳、李鸣盛、谭元寿、班世超等参加总政文工团。巧合的是,王晓棠正通过吴鸿翼的朋友辗转认识了黄宗江的妹妹黄宗英,本来是打探上海剧专何时招生,可黄宗英再次约见王晓棠时却问她,“参军你敢不敢?”当时正值抗美援朝,参军意味着可能去前线。18岁的王晓棠想都没想就答,“敢!”。黄宗英极力说服黄宗江破例接收这年轻女孩。黄宗江喃喃道:“陈部长指示只要名角儿。”“她今天不是名角,将来会比名角还要名角。”赵丹掷地有声地说。这句话,让王晓棠记了一辈子。年,赵丹和王晓棠同时入选新中国“22大明星”,王晓棠一想起来,就会惊叹命运的神奇和赵丹当年的预言。

等到尘埃落定,王晓棠才写信告诉杭州的父母。一听要参军,双亲都急了。母亲连夜赶到上海阻止,但18岁的王晓棠决心已定,“说什么都要走。”年9月23日,是王晓棠命运的重要转折点。从此,她成为一名军人。当晚到月台送行的母亲一百个不舍,紧盯着黄宗江,还想把女儿留下,黄宗江指着自己的胸标回应:伯母,您把她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错不了!年,黄宗江出差还专门去杭州看望王晓棠的母亲,“我说的没错吧!”这一回,母亲笑而盈泪,“谢谢中国人民解放军”。

王海棠第一次登上银幕是年拍摄的《神秘的旅伴》一片,片中扮演一个黎族姑娘。传神的眼睛,奔放的热情,感染了观众,成为观众较为喜爱的电影演员。《英雄虎胆》中的阿兰、《海鹰》里的玉芬、《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金环、银环都成了那个年代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她不仅会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而且还练就了地道的河南、杭州、四川、河北等地方言。王晓棠也成了那个年代的“美丽女神”,深受观众的爱慕和喜欢。

然而,文革时期,王海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王晓棠的“罪状”是两条,一是抗议造反派制造冤假错案;二是死保文艺黑线,炮制红线专政论。“钢丝鞭、大木棍轮番上阵,直到打坏了她的腰。晓棠始终没有低头,她有主见,有骨气。在批斗她的大会上说:我不能说不负责任的话,不能陷害别人。造反派对她无计可施,就从别的同志身上打主意。晓棠看穿这伎俩,勇敢地说:是我干的,与他们无关。当时我们被关在黑楼里,听到这情况受到极大的鼓舞,从心底涌出对她深深的敬意。”“当时八一厂私底下流传这样一句话:男的不如女的,老的不如少的。说的就是王晓棠,她那年33岁。”

王晓棠的丈夫言小朋,是京剧须生言菊朋的小儿子,也是八一厂的演员。年他们的儿子降生,王晓棠觉得自己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便将儿子取名为言群,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言群才九岁多,王晓棠夫妇用尽一切办法对他进行教育,但是,年18岁的言群染上了肝病,最终去世。王晓棠的丈夫想要再要一个孩子,她拒绝,“不要。再有也不是他,他是我的唯一。再要一个孩子对于四十多岁的她来说,有限的艺术生命就更少了”。丈夫也最终同意了王晓棠的意见,为了让人民多看几部好电影,没有孩子就没有孩子吧。有人问王晓棠遗憾没有孩子吗?“不”,她坚定地回答,“周恩来总理也没有后代,我的遭遇,跟刘少奇、贺龙同志那时候的遭遇相比,算好。”

年9月起王晓棠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年7月,晋升少将。年12月27日,王晓棠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年,王晓棠凭借自编自导的电影《芬芳誓言》获得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年,王晓棠被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年8月6日,王晓棠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年,王晓棠获得华鼎奖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年9月19日,王晓棠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奖。

相比于其他将军的猎猎战功,王晓棠少将用她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专业表演为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群众献上一场场精彩表演、一部部精彩电影,让我们在革命年代体会到艺术的可贵,感受到精神的富足,对于我们党和军队最终取得革命胜利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王晓棠少将在文革中不卑不亢的隐忍坚守,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一名文艺工作者的智勇心志!也正是王晓棠少将们的存在,我们的文化才能厚积薄发、大放异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