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不管你懂不懂黄梅戏,但天仙配中的这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而七仙女塑造者就是严凤英。
她10岁学唱,因《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名扬天下,被誉为黄梅戏里的梅兰芳,很多重量级人物都提过她的戏,毛主席曾亲手为她题写:党的好儿女。
可身为一代宗师的她,在年仅38岁就去世,一生命运多舛,正应了那句话:自古红颜多薄命。
严凤英,年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在她3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严凤英被寄养在了祖父母家里。
安庆是黄梅戏之乡,受民风的影响,她学唱了当地不少民歌,而且在抗战爆发后,父亲回到家乡,闲暇之余,也会教她唱京剧。
小时候的严凤英每天帮助祖父母干农活,砍柴,喂猪,放羊,在单调苦闷的日子里,唱歌是唯一的乐趣,也正是环境使然,逐渐培养了严凤英对艺术浓厚的兴趣。
12岁那年,曾经在戏班演艺多年的严云高回到了家乡,他一边开店铺,一边收徒授艺,严云高在当地颇有名气,尤其是唱旦角特别有名,每次演出,都能够赢得台下阵阵喝彩。
痴爱唱戏的严凤英就迫不及待跑去拜师学艺,严云高对这个徒弟颇为喜欢,相貌端庄,天资聪慧,舞姿轻盈,歌喉嘹亮,当时和她一起学戏的同学回忆:她非常聪明,我们至少要学3遍,她学一遍就会了。
可这也给她招来了杀身之祸,有一次在演出的过程中,她触犯了族规,在当时那个封闭的小村子,族里的人认为女人登台唱戏是伤风败俗,要将她抓回来沉塘,得知这一消息的严凤英只能跑去了外地继续唱戏。
年,年仅17岁的严凤英凭借动听的戏曲声和曼妙的舞姿获得了很多老百姓的爱戴,不但戏唱的好,人缘也好,每到一处,她都能和当地的小姐妹,大叔,大婶打成一片,仿佛从小就是在这里长大的一般。
之后,凭借优美动听的唱腔,她进入了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戏团为严凤英提供了一片沃土,她的戏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她把吸收京剧、越剧、评剧、民歌,纳百家之长,自成一派,被誉为黄梅戏里的梅兰芳,多次为重量级人物演出。
十几年间,她演出了50多个剧目,尤其是《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非常深入人心,因为在黄梅戏方面的杰出成就,她被誉为黄梅戏的一代宗师。
事业虽然坎坷,但也还算顺利,可严凤英的感情却是一波三折,令人心酸。
年,严凤英遇到甘律之,甘律之才华横溢,是南京有名的甘家大院的三少爷,能唱能弹,尤其是拉的一手好京胡,甘律之对严凤英非常欣赏,在戏曲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刚和她住到剧院这边的时候,见人就鞠躬,别人都很不习惯。他很有修养,不像从底层生活上来的人那样大大咧咧的。
俩人虽然交往密切,但并没有在一起,彼此都把对方当亲人,挚友看待。
一年之后,严凤英回到老家唱黄梅戏,从12岁离家,一直到漂泊在外,到21岁在再次踏上故土,严凤英心中满是欣喜和期待。
在老家她认识了王兆乾,王兆乾是一名军人,也非常有才,黄梅戏的第一本唱腔集是他收集整理成的。
他们这一对的组合堪称是金童玉女,惹得剧团里的很多人羡慕,可惜一向心高气傲的王兆乾却是一个醋坛子。
年,严凤英跟随剧组到南京演出,闲暇之余,严凤英就想去看望昔日好友甘律之,感谢他昔日对自己的照顾,可王兆乾不同意,但严凤英还是坚持去,不甘心的王兆乾也偷偷跟了去。
没想到这一去,俩人2年的感情也随之告破,见了甘律之,严凤英大大方方地介绍两人认识:这是我过去的朋友,甘律之,这是我现在的爱人,王兆乾。
原本已经介绍的很清楚了,可憋了一肚子气的王兆乾竟然当众狠狠甩了严凤英一个耳光,个性刚烈的严凤英怎么能忍受这样的侮辱,就果断和王兆乾分手。
可分手之后,严凤英才发现自己怀了王兆乾的骨肉,那个年代,未婚生子要承受非常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但严凤英还是决定把这个孩子生下来。
因为这个,开她的批评会,让她做检讨,不准她穿列宁服。她气得回家就把列宁服都给剪了,当天下午就烫了头发,穿着旗袍、高跟鞋,点着香烟在院子里走。
儿子出生后,王兆乾只发来一封电报:祝母子平安,再没有下文,而为了严凤英不遭受旁人异样的眼光,昔日好友甘律之顶着巨大压力,心甘情愿当了接盘侠。
可之后随着严凤英因《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扬名天下,甘律之的江河日下,这段女强男弱的婚姻,在种种原因之下,无疾而终。
年,严凤英在排演《王金凤》时,认识了导演王冠亚,王冠亚温柔浪漫,对严凤英体贴万分,两个人很快就结为夫妻,婚后两人感情也非常好,严凤英经常趴在窗口,等待丈夫回家。
本以为,他们能够幸福的走下去,可红颜薄命,年,她在时代的变革里,不堪受辱,服安眠药自杀,年仅38岁,令人悲痛。
严凤英去世之后,王冠亚悲痛万分,很长一段时间都精神恍惚,不相信这是真的,拼死保住妻子骨灰,留下一点点念想。
此后,一直到84岁去世,他再没有娶妻,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用在了给严凤英写传记、拍传记电视剧上,写出了长达42万字的《严凤英》传记,并把它拍成了电视剧。
虽然严凤英38岁就遗憾离世,但她短短的一生却极大的推动了黄梅戏的发展,她的神韵和唱腔,至今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