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一剧百年传,奚落恶风赞善缘。
御史清朝蒙帝恤,芳园胜景复青天。
01前言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十有八九会选择科举作为晋升之路。“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很形象地诠释了唯有“耐得住寂寞”,方可“守得住繁华”的个中内蕴。
同里自古文风鼎盛,地灵人杰。这些士大夫入朝为官时,也颇有如杜甫一般“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与理想。
一旦去职还乡后,就纷纷效仿前贤,兴宅建园,寄情山水,颐养天年。那些高墙深院之中,藏着多少悲欣交集的故事,牵动着世人的喜怒哀乐。
时光流逝了,有多少高墙深院湮没于沧桑岁月,而那些故事却从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里,一代接续一代流传开来。在同里,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则莫过于《珍珠塔》的故事了。
02《珍珠塔》故事梗概
《珍珠塔》讲述的是一段流传已久的爱情佳话。明神宗万历年间,方家世代为官,因被奸臣陷害,满门抄封流贬。
方家唯一血脉方卿奉母之命,投奔姑母家,向姑母告借求助,以便静心苦读求取功名。不料,姑母势利,不但不予帮助,见方卿落魄,还冷言讽嘲:
若能得中高官,愿头顶香盘,跪接方卿。方卿气愤之余立下誓言:“不当官绝不再踏入陈府”。
姑母女儿陈翠娥与方卿青梅竹马,同情表弟虽家道中落,却有苦心求学之志。于是将祖传之宝“珍珠塔”藏在点心盒内,暗赠与方卿。
姑父陈培德深明大义,驱马追至九松亭,允诺将女儿许配于方卿。三年后,方卿高中状元,官封七省巡按。
他乔装改扮成道童,前往姑母家。在兰云堂内,方卿借唱曲道情之名,将其姑母数落一番。最后官轿驾到,方卿重整衣衫,拜见了姑父姑母,与翠娥小姐喜结良缘。
03《珍珠塔》与陈御史府
《珍珠塔》的故事是与陈御史府第连在一起的,故事由陈家而起,陈家几百年的古宅又因故事而兴。陈氏旧宅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监察御史陈王道扩建。
康熙三十九年(),陈王道五世孙进士陈沂震利用老宅重建,定名为“孚寄堂”,当时规模巍宏,为全镇宅第之冠。由于历史的沧桑变化,当时的宅院风貌几乎荡然无存。
如今的陈氏旧宅因了《珍珠塔》故事的广为流传,而更名为“珍珠塔景园”,是基于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在陈氏旧宅的原址上,按照“珍珠塔”故事中所述景点名称,进行恢复重建的。珍珠塔景园占地27亩,由东、西、北三大部分建筑群组成。
东部包括陈家牌楼和御史府第住宅。陈家牌楼位于富观桥与永安桥之间,为三个门面大小,用四根直径尺许的方形石柱拔地耸立,飞檐斗拱、古朴壮观。
牌楼正中额板明万历皇帝赐书“清朝侍御”四字,以表彰陈王道为官清正,政绩显著。可惜原牌楼于文革后期被拆毁。
御史府第有二落五进房子,中间有备弄相隔,成东西两落。东落有茶厅、宏略堂、兰云堂、堂楼(陈翠娥小姐绣阁)。
西落有仪门、玉兰堂、闻香读书楼等,布局严谨、陈设精致典雅,恢复再现了嘉靖年间,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府第的风貌。
04陈家花园景观大赏
西部为陈府的私家花园,陈家花园是整座陈氏旧宅的精华所在,是典型的江南文人住宅山水园林。
整座花园由茹古斋、水流云在轩、曲桥、清远堂、碧筠山房、绿秋亭、景明轩、小兰亭、浮翠坊、池塘、古戏台、知音斋组成,园内亭台楼阁构造精致。
花园内小楼名为“菇古斋”,建筑精巧别致,上下四周均有回廊,据说是清未江南著名画家陆恢早年习画之处。在此凭栏远眺,极目四顾,花园内倒影如画、景色旖旎,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尽收眼底。
菇古斋前碧水之上有一廊桥,如虹飞越水面,名为“水流云在轩”,取杜甫《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之诗意,表达园主与世无争、悠闲自在的退隐情怀。
过水流云在轩往前,即为曲桥,是观赏、投食锦鲤的最佳处所。曲桥北连画舫,画舫停于碧波之间,犹如浮在碧绿的翡翠之上,故取名“浮翠舫”,又有联云:“十亩苍烟秋放鹤,一帘涼月夜横琴”,意颇清妙高远。
走过曲桥,来到清远堂。清远堂凭水而筑,为全园之核心。因四面廊窗、四望皆景,并有回廊相通,又称四面厅,是园主宴客之处。
由清远堂往前,即为绿筠山房。山房修竹拥翠,园主常于此静读诗书与古圣贤对话。
绿筠山房西为绿秋亭,当年陈翠娥小姐就是在这里,将“珍珠塔”赠与了方卿,同时也付出了自己的一颗芳心。如今徒余空亭,只作观景与休憩之所,未免有“人去楼空”之慨。
绿秋亭北去有轩临水而建,与水流云在轩遥相玉立。轩名“景明”,当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之意。
景明轩前面是假山,它以大自然的真山真水为摹本,以透、漏、皱、瘦的太湖石为材料,堆掇而成园林之巅。小兰亭俏立山顶,如独眠云间。
身临此间,假山之峥嵘嶙峋,峰峦之峻峭挺拔,幽谷之深邃曲折,飞瀑流动直下,水声叮东,凉风潜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名山大川之中,享受自然野趣之真味。
池之北有枇杷园、闻鹤亭、知音斋等景,最妙的是古戏台,立于小池中,倒是少见。戏台题额为“承平豫泰”,抱柱联为:盛世唱和五韵奏,钧天雅乐八音谐。
其檐楣与藻井的彩绘颇为精美。古戏台的对面,便是雅韵仙馆,可供游人小坐品茗、观赏戏曲、聆听评弹雅韵,领略江南风情。
陈家花园精致、通透,一草一木都蕴含着诗情,一砖一瓦都闪烁着画意。静坐园中,闲观假山临水耸峙,山涧流水潺潺,长廊蜿蜒通幽,画舫静泊柳岸,廊桥飞虹卧波,曲桥临水锁澜,林木葱茏秀翠,鲜花四季争艳,终绘就一幅“山光水色镜面”图,令人心旷神怡。
从花园出“东溪小筑”月洞门,即见东溪。东溪为陈家专用,最北部有个水门,与外河相接。沿东溪向前,即到了北部的陈氏宗祠。
祠堂建筑朝南偏东,是家族举行祭祀仪式和议事之处。陈列着陈氏家谱、列祖列宗的画像、传记,还有陈氏后裔寻根的图文内容。
05《珍珠塔》引发的思考
一切“景语”皆“情语”,珍珠塔景园的妙处就在于,在保留现有遗留的文物遗迹和人文历史内涵的同时,将《珍珠塔》故事中的景点名称得以恢复。
这就使得园中“景语”和“情语”相映生辉,又浑然一体。有别于一般文人住宅园林而独具特色,更具有古典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再现了吴文化丰富的内涵。
当年,家道中落的方卿被姑母奚落,却得到姑父陈王道和表姐陈翠娥的青睐。在封建礼教严苛的时代,又是讲究门当户对的大户人家,陈王道和陈翠娥的情义是稀缺的。
或许也正因如此,故事才会被后人演绎成弹词、锡剧、越剧、黄梅戏、秦腔等多个剧种,传唱至今依然百听不厌。
中国人向来津津乐道于浪漫的爱情故事。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时期,诸多的浪漫爱情故事,更是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称颂与代代相传。
嫦娥与后羿的故事,让广寒宫建在了月亮之上,成了人们望月的美好遐想。梁祝的千古爱情绝唱,成就了脍炙人口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则让西湖、断桥和雷峰塔有了浪漫色彩的加持,成为世人心中象征爱情矢志不渝的具象空间场域。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人们之所以推崇这些“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故事,除了故事本身所具有的传奇与浪漫色彩之外,其实质是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和挑战,是对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美好憧憬。
反观当下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又是否真正走出了某些固有观念的束缚了呢?青年男女如果遇到“珍珠塔”般的爱情,又是否能不受任何干扰,真正把握住呢?
06结语
从御史府第到珍珠塔景园,仿佛是在诉说着,陈氏旧宅在数百年历史中,所经历的兴衰荣辱。
这座旧宅最原真的模样,现在已经无法再确切见到。甚至,就连如今所见到的珍珠塔景园,在日后时间洪流中的际遇,也不得而知。
但《珍珠塔》故事所塑造的,陈翠娥“美丽贤淑、重情识理”的大家闺秀形象,和方卿“穷不失志、富不癫狂”的有为书生形象,将连同这个感人至深的浪漫爱情故事本身,继续代代称颂,绵绵流传。
风月书旅,文化旅行者,视图创作人!九州瞰风月,书旅话中国!
风月书旅,带你赏阅别样世界!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