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读不懂红楼梦原著可能版本买错啦

图片来自87版电视剧《红楼梦》

《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发展出了一门专门的学问,是为“红学”,可见其独特而巨大的魅力。但《红楼梦》的阅读却不是那么容易。拿我自已举例子吧,第一次阅读大概是小学快毕业时,十一二岁吧,挺厚一本大书,没皮没底,还卷着边,破到不行,一读就是贾雨村判案,后面丫鬟、小姐公子,就觉得好玩热闹,实际上我是在看故事会呢,而且这也只是个上册,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再后来,看了电影越剧《红楼梦》,初中时看了央视87版电视剧《红楼梦》,才意识到这就是我几年前看过的那部残书。这时又找出一部完整的原著看了,看的是囫囵吞枣,那些神话、判词、诗诗歌赋,都是越过去不看,因为看不懂。但并不影响我热爱这部书,在我整个青年时代,我对《红楼梦》的认识也就停留在故事和批判封建制度的层面,是非常浅薄的。

人文社版通行本《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世情小说,如果没有人指点,让阅历简单、思想单纯的青少年去自已阅读,要说能读懂,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当一个人对生命、对社会、对亲情爱情友情、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感受后,再读《红楼梦》就很容易深陷其中、不能自拨。这个时候,通行本《红楼梦》逐渐就不能满足你对这部书探索的需要了,为什么呢?

一、首先《红楼梦》是一部残书,戛然于八十回,对于整个故事脉络走向,尤其是人物命运,你将会有不可抑制的需要,想知道他(她)们的命运结局,而脂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为有曹雪芹共同创作伙伴脂砚斋的大量批语、评语的解读和透露,可以一解这种迫切之渴。

脂评甲戌本内页

二、脂评本虽然也是抄本众多,但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均成书于曹雪芹还在世的时间,可信度当然很高,这些抄本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但这并不影响红学研究和爱好者对它们奉之圭臬。

三、脂砚斋批语有大量的作者个人信息,作者创作历程,作者思想倾向,作者写作目的,作书人与批书人的关系、互动等等,对我们正确的理解《红楼梦》有非常大的帮助。只有认真研读脂本,才能真正看懂《红楼梦》。

所以,想要更深的阅读和理解《红楼梦》,探索作者著述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动因,还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

脂评庚辰本

(我是屏山,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