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越剧 >> 越剧评价 >> 窦娥冤戏曲艺术

窦娥冤戏曲艺术

《窦娥冤》,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元代杂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关汉卿,号已斋叟,元大都(今北京)人,他在元代剧坛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作杂剧60余部,现存18部。年,关汉卿被列为世界纪念文化名人之一。

《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又名《六月雪》)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是其悲剧的代表作。该剧讲述了窦娥生的悲惨遭遇,她幼年因家贫被卖蔡家做童养媳,婚后丈夫天亡,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因向赛卢医索债险些被害,恰被张驴儿父子救下。恶棍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在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不料被其父喝下身亡。张驴儿转而诬告窦娥,官府严刑逼供,窦娥为救婆婆,屈打成招,被判斩刑。窦娥死前发出三桩誓愿:“血溅三尺,六月降雪,三年大旱。”窦娥屈死感天动地,三桩誓愿果然--应验。三年后其父金榜题名为官,窦娥冤魂托梦父亲,其父杀了张驴儿,窦娥冤情得以昭雪。

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其中,中国戏曲最年轻,直到12世纪末即宋代与金代才真正形成,距今仅有余年历史,比起有多年历史的古希腊戏剧来说,只能算一个小弟弟。但是,中国戏曲虽然年轻,却有一个大家庭。在中国戏曲这个大家庭中,包括多个剧种,其中有人们熟悉的京剧、评剧、昆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粤剧,等等。

西方戏剧历来将话剧、歌剧、舞剧分得十分清楚,中国戏曲却是一门歌、舞、剧、诗高度综合的艺术。有人说,中国戏曲是诗化的歌舞剧,从这点来看,中国戏曲有点相似于目前在西方流行的音乐剧。但是,中国戏曲同西方音乐剧又有着本质的不同,由于中国戏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深刻地折射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强烈地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戏曲里有很多悲剧或苦情戏的剧目,诸如《窦娥冤》《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但是,中国戏曲悲剧的结局往往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坚持善必胜恶的原则。

中国戏曲悲剧之所以有别于西方传统悲剧,归根结底是两种文化的不同。中华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范式,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如果说西方文化是‘智性文化’,那么中华文化可以称之为‘德性文化’。在这种‘求善’的德性文化范式制约下,中国的治道要律不在‘法’治,而在‘人’治,而‘人’治又特别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与西方传统美学强调美与真的统一并且注重艺术的认识价值截然不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受尽苦难的,定会有善报:恶贯满盈的,一定会得到恶的惩罚。

佛教自汉代传人中国以后,很快被世俗化了,尤其是中国戏曲的形成,是佛教在中国广为传布之后的事情,佛教的轮回报应观念对中国戏曲产生了很大影响,进步强化了中国戏曲惩恶扬善的教化功能。于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团圆结局终于成为中国戏曲悲剧的传统范式,而《窦娥冤》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