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热议新编梁山伯与祝英台防止胡改传

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章益清老师带来的新编《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得了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有人夸赞章益清老师在越剧成长蜕变期的守正创新中,根据自己的声线、音色特点和个性优势,生动塑造了当代审美语境下的新的祝英台形象。

章益清扮演的祝英台

更有人认为旧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演绎是比较鄙俗的,有的唱词简直不堪入耳,跟现在人们熟悉的充满诗情画意和精神写意的“化蝶”意境距离甚远。对这版新编的《梁山伯祝英台》予以了高度评价。

新版梁祝化蝶

但是在网友中就引起了很多热议,网友们对新版梁祝的新编,持有不同意见,特别是整个艺术风格离开越剧、离开传统、离开正常的审美都越来越远,甚至有人觉得其服饰就像日本戏。而且新版的祝英台上杭城读书局然没有行李,拿着折扇带着书童就愉快上路了,网友戏称祝英台的行李都通过快递寄走了!

观众评论像日本戏

我最近也写了几篇关于茅威涛老师在越剧革新中的举措和贡献的文章,大部分网友都是持反对意见的,不能否定的是如今戏曲界确实有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把传统经典改得面目全非的乱象存在。袁派创始宗师越剧艺术大师袁雪芬生前也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尤其反对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作品进行糟改。袁雪芬是“新越剧”的代表人物,就是靠革新才使得越剧这样一个农村小歌班的艺术门类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地方剧种。她不是不赞成改革,而是反对乱改,改的一点都源于经典,除了人物角色名字,剧本改的像另一部戏。

袁雪芬大师

袁雪芬大师说:一个文艺工作者如何把最美好的东西献给观众,这也是我我的初衷,也是我一生追求的那个愿望。现在出来很多很多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很多很多奇奇怪怪的这种表演,包括在我的眼睛底下,我们剧院,也认为我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过时了,他要新的,搞一个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一看剧本,只留下梁山伯祝英台两个名字,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我非常生气,因为领导上规定我是不下岗的,名誉院长,艺术上要把关的。我对这个戏发表了意见。我说人家怎么搞,我无权过问,但是在我们剧院里面,我们《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是做为被全国承认的保留节目。这不是越剧院所有的,是全民族所有的作品,为什么你们有那个权利可以否定呢?如果你们还要演这个题材的话,你们变成那样子王山伯张英台好了?不要用两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名字,你们还要根据我们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名义,那么我绝对反对。

现在有好多泛泛的人去查考,梁山伯是不是有其人其事?那什么这些我觉得多余的,我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们人民群众创造的,我们的民间文学,恰恰就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了,这么两个光辉形象。这中国的故事,中国的人物,中国的文学,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那完全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又有民族性,又有国际性。

越剧表演

袁雪芬大师表达了对于艺术作品的热爱和对于保护传统剧目的看法。她认为一个文工作者的初衷应该是将最美好的东西献给观众,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新奇和流行。在她的剧院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传统剧目是全国承认的保留节目,而且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和文化瑰宝。她强调了这些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也反对只为了名气和商业利益而轻率地改编或否定这些作品。总之,她希望继承和维护这些作品的艺术品质和文化价值。

越剧十姐妹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保护传统剧、呵护民文学文化瑰宝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袁雪芬大师感悟良多,她提出的方法——通过创新回归现代社会,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我们的民间文学和艺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我们应该瞄准年轻一代并采用更加科技化的手段,把传统文化制作成更加现代化、科技化的形式,使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并接受它们,以此打造更美好的文化生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