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发源地在哪里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清乾隆、道光年间传入安徽安庆地区,在安庆地区发展为独立剧种。这种观点,被当代学界所采信,并被收入诸多权威性著作。故常有人说,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的起源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黄梅县地处长江北岸,有“江行屋上,民处泊中”之说,自然灾害频繁,水灾更为突出。频繁的灾害,迫使黄梅人纷纷学唱黄梅戏,以适应灾年逃水荒、唱道情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这就大大促进了黄梅戏由山区向江湖平原地区的发展,向鄂赣皖毗邻地区的辐射

黄梅戏的行当

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黄梅戏是一种地方戏,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中国诸多的地方戏中,黄梅戏显然已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地方戏。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天仙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164.html